工作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8号 |
邮政编码:100045 |
电子邮件:ycliang@mx.cei.gov.cn |
个人简历: |
现任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兼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
工作简历: |
1968年,毕业后到南京军区丹阳湖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半;
1970年,核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工作;
1971年,调清华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1982年,调国家计委经济预测中心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工作;
1987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从事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分析与预测工作,并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
学历和学位: |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86年10月-1988年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进修。 |
主要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 |
主要研究成果: |
1986年10月-1988年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进修期间,在克莱因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研制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和《中国两缺口模型》, 受到克莱因教授的高度赞扬,并在1987年11月在曼谷和1988年11月在汉城召开的世界经济研讨会(Project link Fall Meeting)上,向与会各国经济专家介绍了《中国两缺口模型》。
1988-1998年,主持中国Link小组的工作,负责《中国宏观经济模型》(联合国世界经济模型系统中的中国模型)的改版更新,每年三月、九月定期向联合国Link中心和Link春季和秋季大会提交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英文)。
1988-1990年,国家信息中心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合作研制中日贸易联接模型,分析中日贸易关系。他同日方的通田满先生共同主持此项合作研究工作。1990年,研究报告《中日贸易联接模型》(英文)在北京召开的“数量经济学及其在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1991年,其研究成果汇编成《Econometric Link Model of China and Japan》一书出版。
1989-1992年,国家信息中心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合作研究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1985年),研究中日经济贸易关系,梁优彩作为中方研究小组组长,与日方小组长佐野敬夫共同主持此项合作研究工作。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1985年)分为89个部门,是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投入产出表。研究成果汇编成《中国投入产出表(1985年)》(英文)和《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1985年)》(英文)两书。
1989-1991年,梁优彩主持了《东亚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汇编成《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书,1991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1992—1998年,国家信息中心参加由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主持的《亚洲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梁优彩主持中国研究小组的工作。1993年10月-1994年5月,他应日方邀请,到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参加合作研究,为合作项目研制了需求导向的中国短期预测模型和供给导向的中国中长期预测模型。研究成果为《Two Econometric Models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1994-1996年,国家信息中心同日本亚洲经济所合作研制1990年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梁优彩继续担任中方研究小组组长,与日方组长佐野敬夫共同主持此项合作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汇编成《中国投产出表(1990年)》(英文)一书。
1994-1995年,主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分析研究》课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金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由国家信息中心印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分析研究》一书。该项研究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1995年,主持《香港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汇编成《香港回归中国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影响》一书。
1997年,主持《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季员会申请的研究项目。项目组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在反映真实情况的同时还提出了种种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的建议。其中,有些报告得到了国家计委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的肯定和批示。
1988年以来,梁优彩的一些研究报告被国内外一些期刊和报纸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