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缪尔达尔的人口学与马寅初的财政学2024/5/14
      本文结合缪尔达尔的财政理论,考查他如今已不为学界所熟悉的人口理论及政策主张。通过将其与马寅初的对应理论和政策建议相比较,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首先,人口发展与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相关联,因此,解决人口问题需要从广泛的社会政策层面着眼,政策成效受到特定财政理念的影响。其次,缪...
 人口红利: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益框架2024/4/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
 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2024/2/4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或若干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承担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助力共享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职能。为了实现健康发展和良好履行共享职能,数字经济应该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理论上摒弃“涓流效应”的传统理念,克服发展中的“双刃剑效应”,破...
 政策刺激的对象要从投资转向消费--刺激消费可产生乘数效应2023/7/17
      近年来,中国已经在逐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说逐渐转向了以消费需求为主要拉动力的模式上,最终消费需求中大概70%是居民的消费需求。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原来正在改变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出现了一些颠簸。特别是居民收入受到了伤害,也就负面影响了消费,家庭的预算曲线得不到恢复,...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手段、新对象(二)2023/7/10
      在7月8日举行的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家庭的消费行为决定了消费和储蓄的走向,也决定了对实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和引导。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来自需求...
 毕业生的能力不是企业所需要的2023/7/10
      “发展人工智能、发展数字经济就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但提高生产率的目的是把人给淘汰掉,还是把人解放出来,这是不同的理念。”蔡昉表示,要把人解放出来,就要有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体系来支持,允许劳动者有一段时间休整,有一段时间再学习,然后实现再就业。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手段、新对象(三)2023/7/10
      在7月8日举行的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家庭的消费行为决定了消费和储蓄的走向,也决定了对实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和引导。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来自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手段、新对象(一)2023/7/10
      在7月8日举行的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家庭的消费行为决定了消费和储蓄的走向,也决定了对实体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和引导。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来自需求...
 数字经济领域并不自动产生“涓流效应”,带动各类产业生产率进步有前提2023/6/16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初次分配是决定生产率提高和分享的基础领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合理激励,都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产生的。分享生产率成果需要以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生产率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效率,生产率提高的基本途径则是生产要素的不断重新配置。数字经济恰可以利用其最...
 数字经济领域并不自动产生“涓流效应”,带动各类产业生产率进步有前提2023/6/16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初次分配是决定生产率提高和分享的基础领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合理激励,都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产生的。分享生产率成果需要以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生产率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效率,生产率提高的基本途径则是生产要素的不断重新配置。数字经济恰可以利用其最...
 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2023/5/2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既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也深刻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内涵。从中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这个经济形态的孤立发展;打破“涓流经济学”迷思,促...
 “人口红利”新解2023/5/5
      如果我们把“生之者”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把“食之者”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这样的人口结构就表现为: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占比高;另一方面,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慢、占比低。一般来说,这就是能够带来人口红利的那种合意的人口结构特征。反之,一旦人口年龄结构逆转到“生之者寡,食之者...
 如何认识现实中的人口红利现象2023/4/19
      并非从劳动力丰富这一个特征即可充分认识人口红利,也不能单纯观察经济计量模型中设定的代理变量(即人口抚养比)的系数作用,而需要认识到几乎所有增长因素或解释变量都反映出人口红利的作用。一旦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对以往研究中得出的诸多结论作出新解,即人口红利的解释。这样做,即便不...
 并非从劳动力丰富这一个特征即可充分认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新解2023/4/11
      人们常常用“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形象地刻画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生之者”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把“食之者”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这样的人口结构就表现为: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占比高;另一方面,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慢、占比低。
 并非从劳动力丰富这一个特征即可充分认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新解2023/4/11
      人们常常用“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形象地刻画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生之者”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把“食之者”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这样的人口结构就表现为: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占比高;另一方面,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慢、占比低。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特征202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并相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战略,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这种部署着眼于以更完整的战略体系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党中央根据中国...
 无须谈“负”色变2023/4/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表明,从202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面对人口负增长,我们既不应掉以轻心,也无须谈“负”色变,更不必在“乐观”和“悲观”之间选边站队,而是需要对人口问题形成正确认识,进而做出有效的政策应对。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允许市场主体言败2023/3/25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持续的、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探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要有不同的作为。因此,我们讨论的创新在其过程中市场、政府起着什么作用,其实更为复杂,我们的讨...
 人口红利: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益框架2023/3/19
      本文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为背景,简述经济学界对于人口-经济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以过程和文献回顾相结合的方式,概述人口红利对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阐释人口红利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有效性和解释力,特别是解释人口红利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把人口转变与经济...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2023/1/1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重大部署,指出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所要推进的重大区域战略。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拟揭示以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面临的...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眼点和着力点2022/12/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报告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提出加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新任务。理解党的二十大这一新表述和新要求,应该从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的视角,...
 未来消费将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22/12/4
      专家预计未来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常态的、持续的制约,这是我们必须转变的观念。我国需求结构不再过度依赖外需、出口,也不再过度依赖投资,资本形成,逐渐转向了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慢了或者负增长了,消费一定会受到影响。未来这十几年时...
 保市场主体与保消费主体两者不容偏废2022/12/4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给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严峻挑战,给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紧迫需求,也给宏观经济研究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端侧、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长期和短期两个区间多重组合中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增长现状、性质和走向的认识更加全面、综合和系统,...
 靠前发力-方向与位置2022/12/4
      受人口达峰和更深度老龄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滞胀等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风险和近期挑战明显增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健康的,产业和供应链是有韧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也是...
 促进社会性流动是打造共建共享型社会的关键2022/12/4
      加快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和社会性流动,挖掘资源重配效率。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逐步提升农业经营规模和单位劳动的增加值,转移和释放劳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以农民...
 建议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创造红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2022/12/4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为题作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人口峰值的提前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加快消失,必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给经济增长带来新冲击。他建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创造红利,稳定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冠疫情目前对...
 新的人口转折点或恐带来新的冲击2022/12/4
      “过去我讲了多年的人口转折点,那个时候是劳动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生产率改善速度放慢以及资本回报率下降这样一些变化,导致我们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相应减慢,这是发生在2010-2019年的事情。”蔡昉表示,这是对供给侧的冲击,我们...
 以稳当前消费实现稳长远增长2022/12/4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给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紧迫的需求,也给宏观经济研究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个端侧、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长期和短期两个区间的多重组合中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增长现状、性质和走向的认识更加全面、综合...
 未来消费将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22/12/4
      专家预计未来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常态的、持续的制约,这是我们必须转变的观念。我国需求结构不再过度依赖外需、出口,也不再过度依赖投资,资本形成,逐渐转向了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慢了或者负增长了,消费一定会受到影响。未来这十几年时...
 以稳当前消费实现稳长远增长2022/12/4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给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紧迫的需求,也给宏观经济研究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个端侧、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长期和短期两个区间的多重组合中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增长现状、性质和走向的认识更加全面、综合...
 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2022/12/3
      今年或者明年开始,中国就将进入到人口负增长时代。随着总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会相对加快,其对供给侧的冲击还会加剧,潜在增长率还会下降。人口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很大一部分冲击还在于需求侧。随着人口总量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也将减慢。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无法...
 迈向共同富裕的三大途径2022/12/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一书中,从三个方向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2022/12/3
      今年或者明年开始,中国就将进入到人口负增长时代。随着总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会相对加快,其对供给侧的冲击还会加剧,潜在增长率还会下降。人口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很大一部分冲击还在于需求侧。随着人口总量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也将减慢。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无法...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有潜力2022/12/3
      当我们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也就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以后,我们应该面临着什么样的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的向前发展?那么我们今天就已经明确的,我们新的任务不再是纠结于是不是跨越中...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有潜力2022/12/3
      当我们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也就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以后,我们应该面临着什么样的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的向前发展?那么我们今天就已经明确的,我们新的任务不再是纠结于是不是跨越中...
 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亟需增强社会流动2022/11/6
      迈向橄榄型社会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中国14亿余人口中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想要让总人口发挥出超大规模市场的作用,以保证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就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这个结构的形成,需要增强社会流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减慢、人口老龄化均对增强社会...
 谦虚使人类进步--从《人类发展报告》看发展理念的变化2022/11/5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止、各种冲突和危机层出不穷,造成人类的巨大痛苦,同时气候和生态灾难威胁着世界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遭遇的冲击不是一次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状态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需要回归到人类发展的本心,从更宽广的视野认识这个时代,采用更可持续的政策应对世界性的挑战。而要做...
第1页/共11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