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2024/4/15
      本文首先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框架,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以及数字化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解构数字经济,辨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效率提升及经济增长的机制。其次,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与宏...
 谋划科技金融大文章2023/11/27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重大的理论创新,需要对其内涵和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每个经济时代的生产力都有时代特征。以新科技为依托的产业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二是推动产业基础数字化、智能化。...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2022/12/12
      近年来中国央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地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的工具。同时也比较注重发挥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目标是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过去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在三点:一个是货币供给的调控...
 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已初步形成2022/12/12
      5月12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围绕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这一主题答记者问。陈雨露表示,截至目前,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即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
 有必要加强对微型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2022/12/12
      微型金融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风险外部性比较小。但微型金融点多面广,如果风险因素过多累积和无序扩散,也可能会系统性地影响金融稳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微型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另一方面,微型金融与一般性的商业金融在服务对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确存在较大差...
 金融业开放还需要向更高的标准看齐2022/12/12
      RCEP的签署,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为区域金融合作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近年来自主稳妥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为履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金融服务承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进展在RCEP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RCEP下,中国首次承诺将在协定生效...
 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2022/12/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机构经营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中国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债券市场有序打破了刚性兑付,总体平稳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专家认为,下一步,央行将坚持风险防范化解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重、金融风险处置和反腐追赃挽损...
 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2022/12/12
      中国是宣传倡导绿色金融理念的国际先行者。截至目前,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中国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二是构建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三是金...
 工业革命、金融革命与系统性风险治理2022/12/12
      本文以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探讨工业革命、金融革命与系统性风险治理间的关系。在工业革命演进过程中,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环境变迁,推动了金融业演进发展和升级;反过来,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有效融通对科技进步转化为工业革命不可或缺,以现代商业银行、现代投资银行和...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2022/12/12
      5月12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按照党中央确定的“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经过集中的攻坚,我国金融...
 书写“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新篇章2021/2/22
      近年来,除引导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发展以外,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推动更多使用本币,同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推动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双边货币合作不断深化,完善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大力发展本币债券市场。此外,中国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并...
 去杠杆政策初见成效2019/10/31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出的重要部署。3月5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办的第一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重点对“去杠杆”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发表见解。要保持我国宏观杠杆率长期持续稳定,需要金融和实体经济...
 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2019/2/19
      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从国内看,2017年5月,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确定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绿色信贷领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
 基于稳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国金融开放--策略与路径2018/3/30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层面的发展和变革不仅会影响到金融体系内部元素的重构和演变,同时还会将这些变化投射到实体经济中来,从而使宏观实体经济的运行也发生相应的变革。但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依然需要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去寻找合适的实现形式。这意味着,...
 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业发展2017/11/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依法维护公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就是对公民基本权利、个人财富和竞争力的保障。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始终将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作为监管的核心理念,取得了积极成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征信市场规范发展,需要平衡好一对关系,...
 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不适应体制性矛盾2017/9/1
      5月28日,有“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之称的第五届金融街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机遇、新金融、新发展”为主题,将聚焦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演讲中表示,综合经营趋势日趋明显,但另一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在不断的增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加速暴露,民...
 寻求“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 实体勿盲目涉足金融2017/8/3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更加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支付、征信、金融统计的系统建设。笔者表示,需统筹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制定实施统一的准入、运营和管理的法规体系,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服务,支持政策顺畅传导。另外,央行将做好供给...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2017/6/22
      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探索把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MPA2017/6/22
      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的探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因为绿色发展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比较低,期限相对也比较长,所以投资风险相对大一些。金融本质的属性是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它是追求回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
 微型金融的监管需保持一定弹性和适当性2016/8/26
      “微型金融与一般性的商业金融在服务对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确存在较大差异,对微型金融的管理和监管要求显然不宜照搬一般性商业金融的做法,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适当性。”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拉美微型金融高峰论坛表示。陈雨露在会上表示,中国央行将把促进微型金融...
 社会融资规模与金融业综合统计2016/5/4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和复杂,融资渠道、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日益丰富。这使得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他方式融资的规模与占比显著上升。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满足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
 当前影响中国金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2016/4/28
      前不久,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人民银行正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金融“十三五”专项规划。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十分注重调动和发挥各...
 全球货币政策合作共赢2016/3/23
      从历史上看,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对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都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英、美、法三国认识到,竞争性货币贬值并不能帮助各国走出发展困境,于是在1936年签署了“英美法三方协议”,共同...
 拉美经济发展曲折徘徊,值得中国总结研究2015/9/7
      作者认为,中拉交流合作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推动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打造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途径。拉美是全球对话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中拉经贸关系已经从以贸易为主,向投资、贸易并重转变。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常态,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
 世界经济逐渐走出阴霾 经济增长预期增强2015/7/31
      全球面临的可持续增长的挑战仍然不可忽视,结构性矛盾和深度调整的压力依然在持续,全球贸易增长迟缓,年初的油价和汇率的波动引发了世界经济的震荡,各国货币政策方向性的差异也导致了诸多冲突性的政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G20给出全球性主题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这是G20机制所肩负的重...
 人民币有望两年内成第四大国际货币2015/7/21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预计,今年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大概率事件,若成功将成为进入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的关键标志,象征意义巨大。报告称,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或许在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建议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大宗商品...
 一带一路让人民币可能成主要国际货币2015/6/8
      由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深感忧虑,国际货币体系到了亟须改革的重要关口。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速度较快,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命运共同体并且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的可能性。这是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变迁的最好证据。世界上的主要...
 中国金融业如何适应新常态?2015/6/3
      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之间的互动、金融调整与改革之间的相互作用、宏观政策调整与金融调整的互动,可能使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更复杂的阶段性特征,从而使中国金融步入“预期重构”时代。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在弱化,在宏观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微观流动性却处于紧张状态。金融业出现新情况...
 加强存款人保护,完善现代金融安全网2015/4/15
      及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非常必要。存款保险通过充分保护存款人利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堪称现代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制度屏障。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为这项制度的平稳、有效运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2015/3/9
      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然而,中国经济“新常态”仍然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大改革与大调整、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
 未来十年实现中国无金融危机可持续增长2015/2/27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许多人在意见上有很大分歧,在西方的很多主流媒体上,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是浩瀚太平洋上一艘迷失的巨轮。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国正通过全面的深化改革,通过全面的依法治国,通过全面的从严治党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路径和目标都非常明...
 中国推动世界治理思想变革2015/2/2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都陷入困境,西方各国疲于国内事务“救急”,无力提出新的系统性的治理思想。中国提出“四个全面”,在全球治理思想陷入迷茫之际,给出了一个占全球人口1/5的大国如何做到协同目标、手段、保障、主体四大要素,实现全中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梦...
 新常态的主题是改革,不是危机救助2014/12/30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落下帷幕,会议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与发达国家近年来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过程的“新常态”有着本质区别。新常态的内涵决定其宏观调控框架与传统框架有本质区别,应对新常态要突破传统宏观治理教条。新常态下的中...
 全球公共产品新体系建设中中国保险业的担当2014/11/21
      全球公共产品指的是有很强的跨国界正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和规则,超级大国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大国实力相对的下降,全球公共产品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失衡,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出现了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新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
 以发展视角看待 影子银行监管问题2014/6/9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业务(以下简称“影子银行”)开始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客观地、以发展视角看待影子银行,不应否认其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如果一味强调、夸大影子银行的风险,就容易一叶障目,甚至阻碍金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不能回避影子银行可能累积的...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学的发展与创新2014/4/2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失衡彼此强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置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从金融学的角度而言,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金融学的发展与创...
 五大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中哪一种最有效2014/3/21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后常用的政策工具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危机遏制阶段的相关措施,二是危机处置阶段的相关措施。前者主要包括存款冻结、银行休业、一揽子担保计划、流动性支持、降低储备要求等,后者主要包括政府干预、国有化、银行关闭、兼并、向外资出售、资产管理公司、重...
 从市场投资角度看泡沫经济2014/3/10
      要真正深入理解“金融化”条件下的现代经济周期和波动特征,必须建立一个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的基本框架,将分析扩展至整个危机形成、发展和崩溃的全过程。这一框架既是内生于市场主体投资行为之中的,又能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持续反馈机制纳入其中。该框架特别强调了以下三个核...
 最优银行集中度之谜2014/1/17
      我们通过对89组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和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银行集中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过往文献所集中讨论的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的银行集中度区间(0.6,0.8〕,这一区间恰好位于样本均值附近,并向样本均值收敛;而一国的银...
 中国需要“大金融”战略2014/1/17
      大国崛起需要大国金融。大国的金融崛起几乎总是与其经济崛起同步实现的。对于中国而言,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发展应该充分体现其战略定位,通过支持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全面服务于国家经济和金融崛起的战略需要。中国的金融发展应体现三个战略定位:一、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推动金融大部制和混业监管改革2014/1/13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发展的大国,积极参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开放保护”和适度的国家控制,确保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另一方面,应在未来30年通过两个“三步走”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全面奠定中国金融崛起的...
 加快建立我国的“大金融”战略2013/9/5
      即将举行的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我国领导人将与其它国家领导人一道,探讨进一步改善全球治理,特别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进行进一步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趋合理有效。笔者以为,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树立“大金融”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舞台...
 从“大金融”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013/8/20
      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金融因素被系统性地低估了。“大金融”体系则是理论体系的延伸。此轮金融危机再次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从本质上说,2008年的危机是金融过度偏离实体经济的恶果。所谓“大金融”,就是要通过构建宏微观相统一、金融和实体经济相统一的一般理论框架,真正...
 金融危机言过其实 宏观经济应准备底线管理2013/8/15
      从上半年情况看,中国经济运行依然还在合理区间内,但近期经济增速回落的幅度可能有所放大,从各类先行数据及运行逻辑来看,国内结构性下行力量在放大,经济回稳的支撑点开始弱化。正对未来经济宏观调控的方向,宏观调控未来需要保持一定的“定力”。宏观经济应准备“底线管理”。金融危机言过其...
 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已经设计完成2013/7/23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央行用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态度,为周末的金融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但是,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却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如果说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企业贷款,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无疑“受益面”会更广:谁不愿意把钱存到利率“开价...
 大金融战略的内涵和实践路径2013/6/18
      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论相比,“大金融”命题更加强调系统的思维、整体的视野、发展的观点和动态的实践,并致力于构建逻辑与事实一致、理论与实践相联结的一般分析框架。基于“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中国的金融发展观应着力构建以下三大基础:一是理论基础,即中国的金融发展必须遵循经济金融运...
 “金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一个比较性概览——金砖国家的历史、进程与国家禀赋2012/3/1
      随着南非的加入使“金砖四国”扩展为“金砖五国”,笔者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经济发展历史,资源禀赋的描述和比较中认为五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巴西的农业+ 中国的工业+ 印度的服务业+ 俄罗斯和南非的资源= 完整的新兴市场。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五国的合...
 银行效率的决定因素:跨国实证2012/1/1
      本文基于1990 - 2009 年间68 个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从管理效率、市场竞争性和盈利能力三个基本方面对影响一国银行业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将有助于提高一国银行业的整...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2011/11/14
      随着全球大国之间经济实力的重新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面临重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金融体系将进入全面深化和加速开放的新阶段。笔者认为,在金融开放发展和国内经济...
 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2011/11/5
      作为开放发展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的建设,已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次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巨大的、不平衡的调整,第一次面临东西方文明的此消彼涨。在新旧国际货币秩序更迭的过程中,不通过激烈冲突与对抗的方式进行,就必然有一个思想...
第1页/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