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径选择2015/8/1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不管是对华贸易顺差国还是逆差国,都愿意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双边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比例迅速提高。只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不会止步。作者强调,人民币国际...
 开启“中国特色”全球化的新时代2015/3/12
      在全球经济还没有摆脱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呼声不时响起的情况下,北京APEC会议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倡导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多边经济技术合作,共促繁荣的开放精神。与会各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
 不要把“改革”这两个字滥用2014/2/27
      我个人觉得教育这30年基本是恢复,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破坏,有一些恢复是近2000年之后才开始恢复的。教育恢复很难。实际上我们现在教育改变困难,其中最大一个困难不是30年的问题。现在开始整顿了。我们冷静想想,现在教育实际上进入一个整顿和完善时候。我不希望大家把“改革”这两个字滥...
 深化改革从反思和总结开始2013/9/25
      现在,大家都在喊深化改革,但改革如何深化,意见并不一致。要明确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必须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认真反思总结,就解决不了“改革向何处去”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激发经济活力2013/8/22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单纯依靠政府增加投资,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才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的动力。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当下,民间资本投资实业依然存在手续繁杂、行业壁垒、融资困难等问题。这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很大一部分涉及传...
 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2013/8/19
      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第一,进出口总额、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第二,实现了从GDP第一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转变。第三,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第四,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
 目前的住房政策不可持续2012/4/25
      本为认为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高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无视存在大量人口流动的情况,推出一个“以买为主”的住房政策,本身就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我们的房改政策越来越走极端,原因一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二是政府管理不善。笔者还认为现在实行的廉租房、公租房政策,要防止走另一个极...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方向2012/1/15
      笔者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被地域分割、身份分割,导致该制度在适用地域和适用对象方面丧失了统一性。这是体制改革过程决定的,与工资制度也有很大关系。我国目前养老金发放基于缴费多少,不搞绝对平均主义,但政府应当承担一部分养老责任。同时养老金账户的保值增值也要考虑。笔者提出中国养老保...
 欧美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何去何从2011/10/10
      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以我国的国力没有能力来趟这一潭浑水。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丰收之年提高粮食收购价,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提高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这样才能大幅度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研究脉络梳理与评价2010/11/30
      动态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执行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力的构建密不可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研究具有战略价值,但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研究一直存在着内容界定不清和研究层面混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将零散的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研究成果按三个主题和两种整合模...
 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趋势2010/8/16
      为了迎接老龄化的挑战,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老年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
 邮政改革三年回顾中国究竟该以谁为师2008/10/16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年,作为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新《邮政法》依然迟迟未能出台,还处于反复修改中,这与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无关系。本文作者对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认识和分析,或可为读者了解和认识邮政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邮政改革三年回顾2008/7/31
      2005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为"一分开、两改革、四项措施"。"一分开"指邮政领域内的政企分开:"两改革"即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四项措施"则是指建立普遍服务机制、完善特殊...
 电力目前尚不具备全国统一联网的条件2007/5/24
      我们国家现在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电网。而且各网之间没有形成强联系。没有形成强联系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现在电力发展水平低,我们国家目前并不存在统一电网,而由于电力部的存在,为了保持电力部的利益,它把国家规制和公司体制混在一起,从调度这个角度来看,“高来高去”方案,应当在大区...
 我国住宅产业与住宅政策刍议2007/1/20
      文章介绍了西方历史上解决住宅产业的国际经验和历史教训,只除了了我国我国住宅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一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的解决住宅产业困难的各项措施及其后果以及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并对我国住宅产业遍地开花的现实局面提出了自己的隐...
 住宅产业遍地开花的隐忧2006/7/31
      文章对我国住宅产业遍地开花的现实局面提出了自己的隐忧:导致原材料市场的供求失衡,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增大银行住房贷款的风险,并压缩这些家庭在其他领域的消费以及加大银行风险等后果。其次是住宅投资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保护中等收入以下老百姓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2006/5/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五次的机构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取得了精简机构和转变职能的效果等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机构改革中缺乏首尾一致的明确思路,反复精简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机构频繁变动降低了政府官员的素质等不足,通过反思...
 中国教育如何上台阶?2005/12/8
      教育,是近年来最受公众关心的话题之一,但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中国教育如何上台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如果不作根本改变,教育得不到重视。中国的普通教育背弃了平等理念,成为扩大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产业化”...
 “劳动(力)产权”难以作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2005/4/3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其复兴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并通过论述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指出劳动(力)产权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其不能作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文章还批判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是我们的...
 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2005/4/18
      研究区域经济布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地理的整体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所具有的产业发展特点。第三是找出经济发展与各个地区经济地理优势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防止短期利益行为导致国家整体发展上的长期失衡。而要做到这...
 区域经济布局:中央须承担更多责任2005/4/11
      经过传统计划体制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阶段的持续努力,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走向“向成熟推进”的发展阶段,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中国已经从产业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无论是战略规划、利益协调还是组织实施...
 采取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2004/8/31
      我国人口增长先于工业化,导致在现代初级阶段就面临西方后工业社会才遇到的种种问题。为了缓解中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需要采取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经济进入“向成熟推进”的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应有全新的研究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产业非均衡发展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2004/7/27
      经过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阶段的持续努力,我国经济进入了所谓“向成熟推进”的发展阶段。东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模式由产业非均衡转变成为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会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
 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2004/6/24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产业非均衡,转变为区域非均衡模式。由于人口流动因素的存在,区域不平衡格局还会进一步扩大。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是逆自然趋势而动,而是在淡水丰富的东部地区按照都市圈...
 关于邮政发展与改革的若干问题2004/3/9
      邮政不属于自然垄断企业。我国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低于印度,需要在保持基本业务专营权的基础上,放开扩展业务领域的垄断,鼓励邮政企业参与竞争。由于目前金融机构的服务向“优质客户”倾斜,邮政储蓄不能急于进行商业化改革。以便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居民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
 有关就业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03/12/2
      从二战以来的各国实践来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改进失业保障制度、协调劳资关系和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就业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措施。我国是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十分复杂和严峻。从国际经验来看,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是缓解就业...
 节能——新时期的新课题2003/9/1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一次性能源日趋匮乏。尤其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状况,必然会给我国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广义上的节能,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停止国有股减持的真正原因2003/3/6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宣布,除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2001年6月12日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停止国有股减持的真正原因2003/3/1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宣布,除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2001年6月12日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在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本文首先从国有股减持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视角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停止国有股的唯一...
 股市有风险 入市当谨慎--对国有股减持风波的事后评论2003/1/27
      回顾了国有股不流通的来龙去脉,分析了政府和股民在国有股减持上各自的矛盾态度。否定了一些在国有股减持上的流行观点,提出下一步证券市场的工作重点是规范。
 教育必须坚持非营利模式2002/11/1
      经济学家眼里的教育产业化——我们国家一些热心民办教育的人,为了鼓励民办教育,想在法律上搞出一个既享受非营利机构待遇,又可以为投资者取得回报的怪物来。这种措施不仅不会鼓励真正的教育投资,而且会带来许多消极的社会后果。本文认为: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非营利机构模式运转,允许...
 教育产业化是个馊主意2002/10/20
      在经济学分类上,教育和政府行政、司法机构,包括警察、军队等都属于第三产业。现在有些人主张所谓教育产业化,实际上是市场化的意思,要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这超出了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常规:第三产业的公共政策领域不可能靠市场来实现自己目标。
 教育的挑战从何而来2002/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政府财政体制变动导致的教育经费短缺,使教育供给的可持续性产生了危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引入,给国内教育思想带来了一定程度冲击。中国教育体制需要怎样变革才能适...
 受教育首先是一种公民的权利——从考试和学生负担谈起2002/2/1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教育战线经过清算了人帮“左”倾思想路线的余毒,学校的各项工作很快走上正轨,教师重新得到尊重,教学秩序逐渐恢复,教育改革开始起步,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时不过20年,一切似乎又都翻了过来:对考试批评的严厉程度几乎又回到了文革初期,铺天盖地的“素质”教育取代了...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走势2001/1/1
      本文基于世纪之交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200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若干重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