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为什么要把解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2022/12/2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主要是基于以下方...
 总人口或将很快达峰,政策要有充分估计和积极储备2022/12/20
      由于我国已经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超低生育率,结合此前人口变化趋势,预计总人口的峰值将很快到来,对总人口达峰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要有充分的估计,并积极进行政策储备。首先,要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抵消需求侧的不利影响。其次,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可以降低需求侧冲击的影响。通过...
 只要2023年经济增长恢复到5%左右,劳动力市场平衡就有望实现2022/12/20
      展望2023年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专家表示,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相对缓慢,从2023年开始,这种下降规模将开始增加。“我们用不同的定义去计算劳动年龄人口,2023年净减少数量在一千万以上”。从就业角度来看,劳动供给规模缩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
 重视人口形势变化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22/12/20
      人口形势变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冲击就是劳动力市场规模的不断缩小,因此鼓励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发展政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必须辅之以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再分配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收入...
 当前稳就业的重点和发力点2022/4/18
      疫情发生之前,尽管经济增长也曾受到不同因素的冲击,但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附近。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要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就不会形成导致失业率显著上升的需求缺...
 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新阶段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2021/5/2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国将在未来迎来总人口峰值。2020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265万人。在低生育率下,我们很容易预期未来出生人口会进一步下降,我国也将在未来迎来总人口的峰值。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对劳动供给形势形成转折...
 构建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应对方略2021/3/26
      对于很多发达国家而言,人口转变过程是自然的、无须政策干预的,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机制,就可以形成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然而,我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大大压缩了人口红利的窗口...
 区分不同性质失业,加强就业政策协同2019/4/16
      稳就业有以下几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将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二是使劳动参与率保持稳定;三是就业总量增加;四是保持工资水平的稳定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四个层次的目标从低到高,如果说5.5%是底线思维,后面几个则是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围绕稳就业的目标,应当建立完备的失业预警体...
 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2018/11/1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实践,对更好地深...
 创新发展要更多体现包容性2018/11/16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影响着世界,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在推进新产业革命的同时,如何实现发展的包容性,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新产业革命中壮大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就要增强发展...
 发挥农民工在大众创业中的积极作用2015/7/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农民工在创业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作者强调,是否能够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可能会成为返乡...
 人口因素变化及其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2011/10/1
      笔者认为中国人口因素在中等收入阶段向发达国家过渡时期具有特殊性,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处理新的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
 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及其含义2011/4/1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 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条件下, 失业率将返回其“自然水平”, 进而“自然失业率”成为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变量。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 在不变“自然失业率”和非线性置信区间估计的基础上, 对中国时变自然失...
 都阳:人口因素的双重角色2010/9/15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口因素都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人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消费者,也正是人们的消费构成了社会的最终需求。从世界范围和历史变迁的双重视角观察,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开拓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2008/3/11
      在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后,供求关系的转变会进一步引起劳动力和其他要素市场相对价格关系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转变迅速,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增长强劲。因此,必须在经济结构实现根本转变之前,进一步开拓劳动力供给的潜力,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为...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发生新变化2008/1/17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二元经济社会中,来自农业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非农业部门。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因此,虽然就业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工资水平却保持不变。然而,这种局面在近年来开始打破。从现象上看,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
 劳动力市场发育与扩大就业2007/9/14
      发育劳动力市场,既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产品市场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相比较,劳动力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而且其进程也具有独特性。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并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越来越重要的手段。我国城镇就业总...
 钝化刀锋:中国改革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2006/9/28
      Alwyn Young(2000)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国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下降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及Young所提出的经验证据进行了讨论Alwyn Young陈述了三个主要的实证结果经济产出的省际结构收敛于1993年如果市场更加一体化区域间的价格差别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随着...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2006/4/5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父母的就业冲击对子女大学入学决策的影响。作者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冲击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新近在融资和扩招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验分析部分,我们仔细地控制了家庭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性所...
 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2006/3/31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又执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本文主要就这些事实做出两个方面的经验分析:其一,经济增长和生育政策在生育率变动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其二,低生育率水平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生...
 Blunting the Razor's Edge2006/3/1
      This paper takes a critical view of Alwyn Young's controversial finding that China's internal markets became less rather than more integr...
 Changing Natures of Rural Poverty and New Policy Orientations2005/10/7
      Since the reform initiated in the late 1970s, China has achieved the fastest economicgrowth and the largest poverty reduction in the worl...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2005/9/28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影响。由于迄今为止,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分省时间序列研究的文献中,还很少有使用如此长时间序列的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在实证分析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如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以...
 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可持续性2005/6/30
      本文在与改革以前的比较之中以及从经济改革的本质意义出发,系统地检验了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专业化趋势,并揭示了这种积极变化的可持续性。本文第二部分对改革前后经济增长的型式进行比较揭示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第三部分进而根据这种增长型式的新特征解释增长率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从...
 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2005/3/15
      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保持很高比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下,解决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治理失业顽症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增长能够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澄清一些认识,在改革和发展中,确立更加明确的就业导向。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2005/1/24
      本文以回答为什么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的增加为问题出发点,将更深入探讨就业弹性,分析城镇失业原因,并从促进就业的角度评价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对症的政策建议。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制造业工资收敛的证据2005/1/5
      如同整个经济改革所经历的过程一样,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也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虽然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在这方面的改革进展和成效是滞后的,但在经济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下,劳动力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传统部门与新兴部门的流动大大扩大,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发育,一体化程度得到增强。另一方面...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2005/1/1
      正如在大多数国际比较研究中产生的结果一样,中国在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存在普遍的趋同现象,却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个趋同俱乐部。同时,在考虑到诸如人力资本秉赋等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量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增长率与初始年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中国...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2005/1/1
      由户籍制度义理化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产生于传统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并在改革时期因城市居民在城市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谈判地位而继续得以保持。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彻底拆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有赖于三个条件。第一,地方政府发现那些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政...
 如何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2005/1/1
      本文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为了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我国不仅要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发育和完善,政府也应为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2005/1/1
      本文首先论述劳动力市场发育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中的若干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的劳动力市场模式。最后,本文讨论了劳动力市场规制选择的几个重要理念,并回应一些对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的批评。
 如何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2004/12/30
      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保持很高比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下, 解决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治理失业顽症的根本出路, 在于经济增长能够不断创造就业岗位, 使就业增长得以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我国要以就业优先原则统领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就业机会。促进...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2004/12/15
      本文作者在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历史的角度透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对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作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不仅是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发生的规律性现象 ,而且会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特殊艰巨性而长期存在。它不仅具有一般的发展...
 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增长持续性的影响2004/10/30
      人口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政策也是政策制订者非关心的决策因素。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
 迁移、收入转移与贫困变化2004/10/28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的迁移日益普遍,贫困地区也不例外。本文利用对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对迁移收入转移及其对贫困状态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具体分析了迁移收入转移的决定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迁移行为与利他性假说相吻合,这表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迁...
 迁移有助于贫困人口脱贫吗?2004/10/27
      本文的研究表明迁移行为不仅在贫困地区越来越普遍,而且已经成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方式。通过迁移收入的转移,迁移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家庭缓解贫困。但是随着时间变化,家庭之间的差异对于迁移的影响越发重要。贫困家庭的迁移水平明显要低于富裕家庭,而且贫困家庭迁移后在劳动力市场上...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2004/9/27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既迫在眉睫,其条件也基本成熟,应大力推进。本文将从农村贫困问题的性质变化,农村养老问题与贫困问题的关系,以及在建立“低保”制度的资金筹措等方面,...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2004/9/26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地区趋同性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2004/8/20
      本文利用1995~2002年中国制造业分细行业的分省时间序列资料,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由于分细行业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工资的行业差异,因而本研究能够准确地观察工资在地区间的趋同与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改革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可持续性2004/1/25
      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意义出发,通过对改革前后的比较分析,从理论逻辑上否定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论,系统地检验了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专业化趋势,并揭示了这种积极变化的可持续性。
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