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提升上海全球中心城市的典范引领力和规则塑造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升级版的战略目标、定位和任务2023/7/3
      在新的国内国际发展条件下,上海要开拓全球枢纽经济新模式、创造世界城市文明新形态,谋划“五个中心”升级发展,争取国家赋予上海新定位新使命,将“五个中心”功能统筹到“代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际中心城市”一条主线中,建设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引领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金融...
 发挥数实融合的扩大内需作用2023/5/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2023/4/11
      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我国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协同配合?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了哪些启示?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2023/4/11
      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我国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协同配合?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了哪些启示?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2023/4/11
      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我国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协同配合?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了哪些启示?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2023/4/11
      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我国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协同配合?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了哪些启示?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关系2023/1/6
      《货币从哪里来》(以下称《货币》)是由理查德·沃纳等五位英国学者合作撰写、朱太辉等翻译的普及性读物,旨在介绍英国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这本书浅显易懂,且讨论了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虽然,以“导论”来讨论大的理论问题有“微言”之嫌,但由于所涉问题均很重要,且分析得逻辑清晰,...
 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新结构2022/12/30
      政府的杠杆率比较平稳,这是个好事情。但是我们发现,政府杠杆率平稳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2021年的财政政策是“消极”的,对经济的增长没有发挥刺激作用。对于这个现象需要辩证分析:就其对2021年的国民经济来说,财政政策固然并未在宏观层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同时也...
 李扬:美联储加息缩表、俄乌冲突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2022/7/19
      当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处于紧缩时期,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而且还会进一步显现,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会被压缩,中国要在这些冲击中找到一个均衡点。俄乌冲突以来,世界格局变化了。在未来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中,经济并非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世界经济再也不会基于虚幻的意识形态来站队。...
 李扬:加快构建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治理机制2022/1/5
      运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的金融科技在支付清算、服务长尾客户、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全民抗疫等领域成效显著。但是由于金融科技存在依赖用户高度参与、网络双边外部性、大规模跨界、极端的规模经济等平台经济特征,现行的金融监管框架表现出了诸...
 李扬:重视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现象2021/12/14
      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各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运行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通货膨胀长期趋缓,通货紧缩重现世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在全球持续和蔓延,失业率长期下降以及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波动性降低,菲利普斯曲线变形,各国政府赤字和债务长期化,政府债券市场成为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新中国经济成就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逻辑2021/9/22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揭示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调适和不断展现其优势的过程。
 新中国经济成就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逻辑2021/9/22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揭示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调适和不断展现其优势的过程。
 李扬:寻找经济稳定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2021/8/30
      古典式的去杠杆非常简单,那就是银行倒闭、市场狂泄、企业倒闭、失业增加,所以去杠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关门,这样做没有资产、没有负债,也就没有杠杆了。但是关门之后,借钱的债主怎么办?企业没有就业了怎么办?所以这种古典去杠杆的办法是很野蛮的,为现代社会所不容。现在用货币政策来避...
 李扬:中国金融发展应当重视德国经验2021/7/28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德国长期坚持租房为主、购房为辅。截至2020 年,德国居民自有住房率仅为43%,租赁住房则占57%。如所周知,能够在市场上被炒作的,只有自有住房,而租赁住房的产权性质和物理性质则决定了其基本进入不了市场炒作的范围。因此,确定租赁住房为主的“国策”,从根本上...
 李扬:比特币不能算是骗局,可以像黄金一样当资产配置2021/6/24
      黄金非货币化之后,就蜕变为一种投资对象,是诸种可投资资产的一种。现在的比特币也一样,它就是一种数字资产,就此而论,它和黄金是一个等级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如同黄金一样,都是可以投资的。不能因为比特币名字中带有“币”字,就把它当成一种货币,离开了货币的本质来谈比特币...
 李扬:债务是大敌2021/5/31
      新世纪以来,全球债务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均先后陷入危机,而且,其负债规模越来越大。富国负债本身就不合逻辑,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国家还掌握着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权。于是,债务的发行和偿还就有了新特点,即,富国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偿还债务、用债务...
 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2021/1/14
      展望我国“十四五”和2035年的发展蓝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体系将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智能技术赋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将构成“智能经济”方阵,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人工智能起主要驱动作用的经济发展阶段即将到...
 李扬: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汇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2020/11/17
      发展格局的变化,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而金融则是承载、推动、优化发展格局转型的最重要的平台。金融改革千头万绪,但不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为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提供准确灵敏的信号,二是为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提供有效的载体。进一步推进“三率”的市场化改革,是金...
 李扬:城市发展要转变政府职能防止过度负债2020/11/9
      从2020年1-9月的财政收支状况上看,虽然情况在不断好转,但中国财政收支差额问题依然突出,并且,这种情况将在“十四五”时期延续,财政赤字增大是大概率事件。在政府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我国杠杆率的问题也再次凸显。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攀升了13...
 李扬: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夯实金融基础2020/9/2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有可能萎缩3%。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金融改革涉及领域很多,我仅就其中最重要者进行讨论。如所周知,资源配...
 李扬:建立“双循环”体制必须依托高度发达的市场机制2020/9/2
      “双循环”是应对当前疫情以及恶劣的国际环境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转型。要想用“双循环”来取代原来的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有效地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体制,是要付出努力、付出成本的...
 李扬: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资本力量,带动实体经济更好发展2020/7/21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要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种。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当今我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效率的提高依靠生产要素的转移...
 李扬:反思城市化2020/6/19
      笔者认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理念应该有两个要点:一是以人为中心,二是以科学为依据。这次疫情的传播及其治理,都是可以用模型比较准确地刻画出来的,表明这里面有科学的规律在。作为人类,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办事,应当尊重科学,敬畏自然。我们一定要切记:城市规模大了,土地承载的人口密度高了,...
 李扬:全面估量新冠冲击的金融影响2020/5/12
      面对这次疫情,金融领域受到了一系列深刻冲击。好在中国比较早地度过了第一个阶段,稳步地复工复产,各方面都在恢复过程中。疫情可能加剧“去全球化”的倾向,其中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去中国化”的倾向。金融体系中,必须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把货币推出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
 李扬:中国如何应对债务问题升级2020/4/28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不断上升,值得我们警惕。更危险的是,中国的居民债主要是与住房债和房地产市场相联系,假如有一天,居民债高于住房的限制,出现了所谓的“负资产”,这个市场就将彻底崩溃,就像30年前的日本,可能要花好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调整。地方政府承担着更大的...
 李扬:做好应对新型长期衰退的准备2020/4/13
      如果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有很多产业链的断裂将永远不可修复,疫情会使得整个经济的列车给你挤出原有的轨道,另辟蹊径,也许这个蹊径是更小更泥泞的道路,我们要准备有一些永远回不来了。现在经济和金融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债务多了意味着大量的金融服务,大量的货币服务,而不去服务...
 李扬:疫情过后可能产生报复性消费,或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2020/2/20
      目前,疫情可能会调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整体健康的基本面没有变。虽然疫情对服务业产生较大冲击,但是之后可能会产生报复性消费,这部分缺口有望回补。另外,此次疫情可能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线上经济将要有大的发展,线上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整个...
 厚植历史根基,滋养中国气派的经济学2020/1/7
      产生于西方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现代经济学,如果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开端,已经240多年了,应该说发展至今天,已经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被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学界所接受,也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用来认识和分析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企业杠杆率下降得非常快 但这不是好消息2019/11/20
      李扬在“第二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重点讨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侧重在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金融,金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债务。第三还是讲金融,重点说的是中国的金融,那么我们分析一下金融杠杆率的变化;第四个问题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未来展望,因为这个对...
 要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解决普惠、科技产业化等问题2019/11/20
      李扬在普惠金融国际高峰论坛上谈到,全球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也在经历着40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要把金融改革放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改革大背景下,把它视为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部分来看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的金融改革,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实体经济的...
 李扬:认识财富管理的新环境2019/10/28
      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下行,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趋势下,近期的情况自然不容乐观。金融方面,债务风险正在成为经济社会的风险的主要根源之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债务驱动型经济,即增长必须增加债务。毋庸讳言,中国经济现在就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从2017年到今年,我们...
 李扬:必须重视Libra的挑战2019/8/7
      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Libra作为基于一篮子货币的合成货币单位,与IMF特别提款权一样,属于超主权货币。Libra所推动的远不是货币非国家化的过程。如果Libra广泛流通,并且出现了基于Libra的存贷款活动,并不意味着货币创造,基于Libra的存贷款活...
 警惕出现金融恐慌2019/7/8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流动性紧张、汇率下行和股市下泻等相继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呈长期化和高度不确定性,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极有可能出现金融恐慌。金融恐慌是一种极端的集体规避风险的行为。应对金融恐慌应有大动作,并明确向世人宣示。主要措施包括,第一...
 李扬:金融经济周期的要义2019/7/8
      本文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向颇有争议,尤其是高杠杆和高债务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们的关系涉及相当广泛的领域。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并不重视金融,认为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分离的,而后金融中介理论崛起,开辟了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新路径。值得注意的...
 李扬:如何建立现代金融体系2019/7/5
      对于如何建立现代金融体系这个问题,本文从四方面进行解答,一是经济要转型,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经济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二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金融现代化。三是面临金融环境巨变,金融创新要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李扬:中国需要更多发展草根资本市场2019/7/5
      作者认为,资本市场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机制。股市的震荡其实是资金的游戏,股市不是资金的问题,应当还是机制的问题。现在的监管架构给了监管套利很多的机会,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发展不适应。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我们需要更多发展草根资本市场,构建有效监管机制,降低市场的“赌性”,从而保护投...
 李扬:以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9/6/10
      中国的问题存在于实体经济层面,结构方面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路径方面。如果简单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为增加供应、增加机构、增加贷款、增加产品很有可能误入歧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五个方面:第一,调整金融结构;第二,要管理好金融风险。管理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存在着...
 对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水运发展的认识2019/5/31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运输服务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从改革开放前的瓶颈制约发展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交通大国。就水路运输而言,截至到2017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4.49万艘,...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尾效应与溢出效应分析2019/3/26
      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定义了金融效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尾效应和溢出效应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假设,选取指标运用VAR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假设,就金融效率提升与优化提出了鼓励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共生、鼓励金融创新等建议。金融安全和金融...
 李扬:全球经济危机进入了下半场2019/3/5
      从经济发展长周期视角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而作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发展的长周期以科学技术的周期性颠覆性变化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为基础,以此视角分析国际形势,可得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重要论断;分析国内...
 李扬:企业和企业家是开启未来的主力军2019/1/25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基石,企业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核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是我们未来的保障。为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企业中心的观念;我们主要的经济政策,必须围绕激发企业积极性而展开。下一阶段我国的企业改革,国企改革依然构成最主要部分,因此应该完善...
 李扬:去杠杆将长期进行,宏观政策应能激发企业活动2019/1/2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发生超过了十年,但是债务的风险仍在积累。数字显示,2018年4月,全球债务水平高达320万亿美元,超过了2017年底的237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危机因债务而爆发,它当然应该以债务的削减为必要条件,但是这个必要条件我们始终没有等来。笔者认为,下一步改...
 一带一路:全球化新范式2019/1/16
      如果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开始显现的去全球化浪潮完全归结为某种背离历史发展的逆流,甚至归诸“阴谋”,那肯定是偏颇的。因为,去全球化有其“不得不为之”的必要性,更深刻地,蕴含着探讨建立新型全球治理机制的必然性。如果再将由贺易差额变化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考虑在内,并考虑...
 林业碳汇模式新思路--碳币全民市场信用体系2019/1/8
      本文基于目前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现状,并在现有碳汇市场下,以碳币作为价值符号表现形式,在碳币涉及主体上构建碳币的运营架构,提出全民林业碳汇市场信用体系的构想,使包括广大个体消费者与企事业单位一起参与碳币全民市场信用体系交易中。并对未来如何更好的构建碳币全民信用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
 稳杠杆是去杠杆过程的必然需求2018/11/27
      今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十年前雷曼破产。今天我们面对的则是越演越烈的全球贸易摩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债务密集度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回顾债务和经济增长,需要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全球经济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
 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金融业是基本方向2018/10/30
      普惠肯定是下一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普惠因为要面对很多收入不太高,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人群,当然,就不能够有很高的利率,没法普惠。而且你比较容易触达他们。所以,普惠天然和金融科技相结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发展,普惠还会原地踏步。我们知道,尤努...
 全球债务持续增长,金融危机可能再度降临2018/10/16
      金融危机结束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信用和流动性已经恢复了正常,实体经济恢复了正常,但是债务仍在上升,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全球债务无一例外都在上升。金融发现风险的同时还创造工具管理风险,无节制的金融创新,加速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疏远化。金融的周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危机主...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下行阶段2018/9/25
      我们说去杠杆,并非是不加区别的去杠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杠杆上升是金融风险的源泉,但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各个部门的杠杆又是不一样的,而且杠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有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推出。当开始很多部门密集地推出去杠杆政策的时候,也会发现由于协调配合诸多方面...
 中国政府债务非常安全 不加区别去杠杆产生副作用2018/9/21
      中国自2009年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后,债务占GDP的比重在上升。但是从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占比虽然上升,但是不如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上升速度快,因此中国的政府债务非常安全。近几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债务密集度显著上升。现在比过去需要更多的债务支持主要是四方面原因:房...
第1页/共6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