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障碍2015/4/22
      我国金融业形成了中央金融高度垄断、地方正规金融高度压抑、民间金融高度脆弱的发展格局,这种外生供给型金融制度安排造成内生需求型县域金融高度压抑,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县域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金...
 金融权不能作特权 金融须民营办草根办2013/7/27
      金融权一定不能作为特权,金融只有精英办、贵族办这是错误的观念,金融必须民营办、草根办,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有余钱就可以办金融服务,一定要把金融权民生化、基层化、群众化。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周边是首要。国内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是不是都涵盖了。今后大家要多关注云南的沿边开放、沿边金融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明成果2013/4/24
      社会主义的到来和将来,是工人阶级在其活动的各个方面取得一整批经济和政治胜利的结果,是工人阶级日趋增长的社会影响和他们所争得的经济、政治、一般社会和道德的相对改进的结果,是民主制在国家和地方自治机构中的创造和成就相结合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彻底扭转“文化大革命”破坏政治...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地方金融管理2012/5/19
      我国金融业深受大一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国家高度垄断金融资源,金融监管高度集中、高度压抑,金融管理体制存在重重不匹配,导致地方金融监管与调控的缺失,严重制约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探索如何构建和完善分层有序的金融管理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益于推动经济金融健...
 推进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2012/3/23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下发,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推进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2012/3/23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下发,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入世十年:中国金融开发大未来2011/10/2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功入世,成为世界三大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成员之一。中国迈上新高峰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入世前中国以改革促开放,入世后以开放促改革,入世成为中国经济充分市场化的引擎,十年的发展现实对比做出了极好的诠释和验证。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法治的...
 中国目前不会出现金融危机2011/10/9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功入世,成为世界三大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成员之一。中国迈上新高峰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入世前中国以改革促开放,入世后以开放促改革,入世成为中国经济充分市场化的引擎,十年的发展现实对比做出了极好的诠释和验证。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法治的...
 中国向上 人民币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与人民币周边、区域和泛亚国际化2011/7/1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和筹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向西南开放的基本理念,彰显了云南省在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作用,为至今尚缺乏国家战略层面开放平台的云南省创造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历史性发...
 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对中国的启示性意义2009/4/28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
 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对中国的启示性意义2009/4/4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
 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的2008/9/8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的"规律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认识与形成过程中体现出"规律模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体现出"规律法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条件体现出"规律范式"。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落实的基本条件所分别体现出的规律模式...
 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的“规律意识”2008/9/8
      本文详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的“规律意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的“规律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认识与形成过程中体现出“规律模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体现出“规律法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条件体现出“规律范式”。
 论国际贸易与通货状况的互动关系--兼论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2008/8/9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上扬。究其原因,除了自2007年来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和原材料、能源产品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外,还必须注意到全球通货膨胀走势这一国际背景,而且输入性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为诸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通货膨胀持续走高的重要外生性因素。随着...
 当前亚洲金融形势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变化2008/8/9
      进入2008年以来,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许多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均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在此背景下,越南的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已经达到动荡乃至危机边缘。期间有舆论认为印度、印尼等将步其后尘。从外因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此次亚州金融市场波动...
 试论国际贸易变量与通货状况的互动--兼析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的内在关系2008/5/9
      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哪怕是全球微小的经济波动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先对国际贸易变量和通货涨缩互动关系及其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和可控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性建议。利率,汇率利用利用平价机制产生的联系日益紧密,利用内在联动机制,发挥利率改革和...
 构建金融国际博弈优势的战略选择2008/5/6
      伴随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事业不仅受到来自国家内生因素的影响,还越来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外部因素的干扰,有时甚至重新改变了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日程,使开放的步伐快于国内改革的进程,出现内外经济不协调不均衡的错配现象,致使金融主管部门处于对内对外双重博弈的地...
 经济全球化与美、日、中经贸战略的调整方向2008/4/8
      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全球经济经历了人类史上最大的、最深刻的发展和变迁。世界经济是在波折中不断发展的,也是世界各国家为了实现发展和富强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正是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调整方式以及对各国经济的影...
 制度宜当与竞争优势--论构建金融国际博弈优势的战略选择2008/4/6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事业越来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开放的步伐快于国内改革的进程,出现内外经济不协调不均衡的错配现象,致使金融主管部门处于对内对外双重博弈的地位。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基本适应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制度安排人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金融企业...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失衡原因探讨2008/3/7
      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全球经济经历了人类史上最大的、最深刻的发展和变迁。世界经济经过了大萧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崩溃,石油危机,日本的发展和衰退,美国股市的崩盘,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中国和东南亚经济的大发展等等诸多重大变迁。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正是产业升...
 中国企业融资途径现状、问题及展望2008/2/5
      中国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以间接贷款为主,还包括民间融资、股票融资、企业债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中国企业融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中企业债券比重更低,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效率,特别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二是现有融资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三是中小...
 美、日、中经济贸易模式的变迁分析2008/1/15
      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全球经济经历了人类史上最大的、最深刻的发展和变迁。全球化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是全球化也造成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巨大失衡。为了更好地探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失衡问题,本文拟对美、日、中经济贸易模式及其变迁做一个分析。作者分别分析了美国双赤字背后的双输入...
 试析当前我国流动性的现状与问题2008/1/6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及管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今年以来的重大金融宏观调控措施,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的整体流动-眭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的主要问题是结构-眭过剩。资本市场的-陕速健康发展可以缓解结构性过剩。要逐...
 入世后金融服务业开放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分析2007/6/1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结束,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可兑换进程在入世后都取得长足进步。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政策制定、实施有效性等方面息息相关。金融服务开放带来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难题在于资本跨境流动发生变化,...
 客观认识全球产业结构高速中的经济不平衡--兼析美、日、中贸易地位与汇率作用的变迁2007/5/8
      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世界经济始终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轮回中发展的。这种轮回交替轮回的实质根源于要素配置和资本运动规律所驱动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和趋势性。这种产业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加之他们经济内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使得国别、...
 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汇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客观、冷静地对待国际收支“双顺差”2007/5/4
      从0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汇率的浮动是有管理的,而且浮动区间是合理均衡的,基本反映了我国...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失衡原因探讨2006/10/1
      经济全球化是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组织生产,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惊人,国际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全球化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资本的逐利本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WTO、区...
 “入世后过渡期”金融服务业安全开放的“制度调整”战略2005/1/25
      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大势特别是在入世后过渡期似不可逆转。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开放的目标应该是在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充分享受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益处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此,要把握好火候和进度,在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一系列转变、调整和创新。为实现这一...
 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2004/10/18
      如果对贸易结构、成本效益、贸易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贸易增长仍是以数量增长和价格竞争为主,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粗增长”之路。我们在贸易领域长期形成的一些奖出限入,填平补齐,出口创汇等重商主义的观念,如“出口比进口更能增加财富,”“可贸易品生产与出口越多...
 后WTO过渡期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2004/10/18
      后WTO过渡期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第一,充分发掘文化市场潜力;第二,创新文化价值观念;第三,文化产业朝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第四,优化配置文化资源;第五,加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使更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第六,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
第1页/共1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