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
 
  专家新论  
 温铁军:我们今天谈乡村复兴,应该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集合在一起的2021/11/9
      殖民化的后果之一,就是使得世界的农业形成了三大类:其一是典型的殖民地大农场农业;其二是殖民地宗主国的小农场农业;其三,东亚是原住民村落和农户为主体的兼业化社会农业。今天的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用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来搞乡村的产业兴旺,而是要有多样的社会参与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甚至...
 温铁军:聚焦新中国第一场经济战2019/10/11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1949-1952年的经济危机,可谓是当时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战役,也是关键之战。本文深入挖掘了这一次经济危机因“去依附”理论的具体实践而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成功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新中国是如何依靠着亿万农民的承载,化解了...
 创新农地金融制度2019/3/5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到了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贵州“塘约经验”也得到诸多肯定。各地经验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宏观环境中的产业资本过剩和中产群体崛起,使得农村中原来传统市场难以定价或被严重低估的土地、劳动力、乡土...
 温铁军:去依附--亿万农民救中国2019/1/17
      1950年代、1980年代、2010年代中国经历的三次危机,都是被亿万农民化解的。1947年,共产党搞土地按人均分的“均田制”,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了城市物价,解决了恶性通胀危机。受引进外资的成本影响,1979年中国出现了突破200亿元的财政赤...
 城市化思路改造乡村,是反生态化2018/9/30
      金融资本过剩向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转嫁危机。产业资本过剩拉长食品产业链吸纳过剩产能。商业资本过剩多重流通分配环节恶性竞争。社会混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一方面,农业污染、食品质量不安全,信用缺失、监管失效。另一方面,全球食物总产量过剩,食品过度浪费与贫困人群饥饿并存。城市是反...
 生态文明与比较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战略2018/4/26
      中共“十九大”之后,海内外都在讨论关于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一些新提法,本文主要对两者内涵及其相关性做出阐释。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农业文明演化的决定性影响,随后比较了亚欧的农业的异质性,其中重点介绍了欧洲农业文明的变迁,并分析了东西方国家形态的政治文明之形成及其演...
 今天的债务已经变成了一种财产2018/4/26
      本文认为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往往没有被大家重视起来,那就是从21世纪开始,债务从性质上来说已经不再是必须刚性兑付的了,它是可以在市场上买进卖出就是一种资产。因为它是资产,所以当然就有债市的利息率,因此,债市的利息率跟汇市各个方面就联动起来了,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
 没有土改,中国难以度过这几次重大危机2017/10/31
      本文分析了中国独特的国情,回顾了民国的危机及败亡的原因在于现代化成本过高,并阐述了1949年土地改革去现代化和高失业率下政府成功化解了危机,总结了中国解决危机的经验。中国人进入工业文明不到100年,近代中国折在一个不可能向外转嫁成本的内生型工业发展上。想学西方就得先学西方向...
 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新生资产阶级革命2017/6/2
      作者提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从争取经济利益升级为替代国家政治权力主体的斗争。与此同时,我们在整个20世纪都没有形成欧洲19世纪阶级斗争的经典经验,但在在21世纪的中国,阶级斗争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内容。然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虽然初步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在当前,...
 “去激进化”的百年乡建之路2017/5/27
      中国面临着可能发生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的生产过剩性危机的风险。而危机之所以尚未发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于中国在秦朝时就完成了至今为欧洲人所渴望的大一统。其二是城镇化,把几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人为扩大城市这个巨大的资本载体,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发展战略。问题在于,生产...
 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客观过程2017/5/27
      当我们探讨土地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视角,仅仅考虑土地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收益最大化。在中国每天自然村落减少约80个的激进的现代化大潮中,各位搞建筑的哪怕能保住一个村落也是为历史做出了贡献。美国学者柯布?道格拉斯是最早提出生态社会的老前辈。他多次对我说:"世界的希望在中...
 东亚原住民社会土地制度与西方殖民化社会的比较2017/5/27
      整个亚洲社会由于是原住民拥有土地的制度,所以几乎找不到大农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典范。所谓的东亚模式,不论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在土地制度上高度一致。东西方的历史传统差别很大,中国的农村20年高度集体化制度是工业化资本积累派生的结果,并不是孤立的建立起来。在中国当时条件下,不可能...
 “三农”与“三治”相关--建立乡土中国的问题意识2017/5/27
      本文讨论的很可能是在乡土中国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最大难点:在高度分散、剩余过少的小农经济基础短期内难以根本上有效改变的制约条件下,到底是"低成本"地重新构建农村上层建筑,还是继续维持运行成本和交易费用已经过高的上层建筑?在人口与资源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约束下...
 毛泽东在土地问题上的四次变化及派生的国家制度2017/5/27
      当代改革追求西方有限责任体制,那也许短期会有所谓的效率,但内在的问题是:到底是否应该在国家尚未兑现承诺过的责任的时候就放弃承诺?看中国20世纪的土地制度演变过程,就要把土地从与资源环境人文社会"脱嵌"出去才能成立的西方思想的"生产要素"概念,再重新"回嵌"到整个生态和社会有...
 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战略选择2017/5/27
      没有哪个大型发展中国家能够相对地解决收入、城乡、区域等三大差别,少数主流利益集团进入西方式的现代化以大多数人的贫困和痛苦为代价,社会矛盾由此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始于以国家推进反人类犯罪形式向海外进行的大规模殖民扩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具备向外转移制度成本来化解...
 中国两次生产过剩危机下的农业发展2017/5/27
      在1998年,中国就出现了第一轮生产过剩危机,该危机是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导致来年外需陡然下降造成的,是外部因素引发的生产过剩,属于“输入型”危机。当前,中国遭遇的是第二轮生产过剩危机,而且仍然是“输入型”的。对20年来的两次生产过剩引发的复杂矛盾需要辩证看待。因为,“旧...
 从日本的视角看东亚地缘战略格局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5/27
      东亚近代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西方大国博弈的历史,无论是从列强纷争,还是到双寡头控制,再到美国单边主义霸权与俄罗斯再度崛起在东亚的互动。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原住民国家,是单一民族而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中国不能借鉴日本经验,是因为:只要在全球老二的地位上就必须...
 乡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是成本转移与乡村自治2017/5/27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权之后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导致革命产生的政权往往短命。恰恰不是现代化救的中国,是传统的乡土社会回归小农经济,救了1949年深陷危机的中国。中国工业化进入新一轮工业化是1950年开始的,为了方便的从农村占有剩余,推进了农村的组织化。后来直到工业化完成,...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不可复制2017/5/27
      没有哪个大型发展中国家能够相对地解决收入、城乡、区域等三大差别,少数主流利益集团进入西方式的现代化以大多数人的贫困和痛苦为代价,社会矛盾由此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始于以国家推进反人类犯罪形式向海外进行的大规模殖民扩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具备向外转移制度成本来化解...
 中国产业化农业的规律约束与农业发展的新趋势2017/5/27
      农业4.0版是我们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提出的,现定为“社会化生态农业”。传统社会、特别是亚洲这种原住民社会,农业从一万年前开始的时候就是多样化的原生农业;当代强调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农业3.0+4.0构成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体系。一方面在手段上要借助互联网+,另一方面在理...
 中国的双金字塔结构与城镇化战略2017/5/27
      中国面对种种危机能够平稳度过,是因为中国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经济双稳态结构。中国今天确立的新型城镇化,既然强调了以人为本,那就不是简单的解决过剩资本的矛盾,而是要按照乡土社会的生态多样性,来安排城镇化与乡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只有把城镇和乡村规划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城...
 国家安全责任也是国家信用责任2017/5/27
      世界各国承认的美国担任全球央行的金融全球化制度,就是美国军事政治强权派生全球金融信用,普世价值的本质就是美元滥发、但靠软实力维持其全球普遍适用。货币是国家政治信用向国家货币信用体系赋权的一个产物,人民币上印着开国元勋毛泽东就是一种国家政治信用向货币赋权的象征。由于中央政府对...
 近三十年来宏观经济波动下的"三农"与"三治"对立统一2017/5/27
      每一次经济波动都对上述体制平稳运行构成威胁,但每次都得以化解。其重要条件,主要是政府依靠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动员以及其他非常规手段将城市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大规模失业等问题向"三农"转嫁;直观表现即为1960年以后的3次知青下乡运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散小农经济内含的经济活动复...
 发展综合性合作社才能盘活资源2017/5/26
      城乡之间不应相互排斥,也不是谁化掉谁,当然更不能发生城市化掉农村。如何建立一个能够而且愿意为全体村民利益最大化服务、主导乡村建设的村两委及其立足的综合性合作社,是对深改的一个巨大挑战。“三农问题”这个词在国内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
 现代教育的后果2017/5/26
      农村需要的很多是乡土知识,我们都知道十里不通风,因农业和自然结合的过于密切,根本离不开对自然界乡土知识的了解、归纳、应用,这些适用知识和适用技术,我们有多少人去做呢?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条件下,实在是不能微笑了。各个部门都在呼应中央强调的三农问题是我们...
 国家战略调整的时空之维2017/5/26
      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中国重大发展战略变化的基本条件。我们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从产业资本麇集于城市而导致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下的城市消灭乡村,甚至以“消灭农民”、占有地产而推出激进的城市化,逐步演化为生态文明战略下的“市民下乡”、“农业进城”,形成新型的“社会化生态农业”,有利于推...
 中华文明的底色2017/5/26
      今天教育体系如果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所教给人们的那套知识谱系,客观上在发挥它的作用,这个作用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正反两方面都有。我们说事物是两面性的,辩证的看。它在经济结构上不符合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在上层建筑中恐怕也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发展经验所应该提炼出的知识体系...
 世界农业的三大分类2017/5/26
      客观的看中国现在的排放非常严重,其中更为为严重的是农业排放。我们为了用现代的条件来养活这么多人,我们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大量的使用资本化的农业。其结果就是农业的排放成了全国面源污染排放最严重的行业。我们的农业为什么搞成这样?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即...
 农民失去发展权,承接了过量城市转移代价2017/5/26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于3月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在下午的分论坛“新土改:探索与思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表示,今天讨论问题往往把那个阶段,真的把发展权还给农民的时候,把那段经验忘掉了,只...
 城镇化不是产业化2017/5/26
      城乡一体化原则下的新型城镇化,绝非简单看城市增加多少人口。国家更不能任由短视的城市资本下乡去占领作为中国历次危机软着陆载体的农村。要在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矛盾下开展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政策原则,比如,按照城乡统筹原则给...
 从100美元颠覆苏联看人民币货币化与货币战争2017/5/26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也叫全球化挑战,主要是金融资本阶段的全球化挑战。竞争也主要是金融资本的竞争,主体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个人,而是国家。中国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对纸币进行赋权而形成了货币,因为它是由国家直接掌控和调控,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货币主权是中国的核心经济主权...
 百年乡村破坏:激进化的后果与动力2017/5/26
      以中国为例,近代以来农村的衰退几乎与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在现有关于激进的讨论多聚焦于“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但对于“三农”来说,应特别关注“经济激进主义”。“百年乡村破坏”作为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困境,不仅源自和表现于经济层面,其深远影响同时体现在社会与...
 他毁与自毁:乡建视野下的百年激进2017/5/26
      进入今日公众视野的民国乡村建设屈指可数,但据当年国民政府实业部调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试验区有1000多处。80多年后的当下,当美国2001年对内遭遇IT泡沫崩溃、对外遭遇“911”恐怖袭击无暇东顾而中国...
 作为回应与探索的百年乡村建设2017/5/26
      “百年乡村建设”作为对“百年激进”和“百年乡村破坏”的回应与另类探索,以乡土、国情、生态为视角和立场,尝试改出“激进”思路对乡土社会的脉络偏移,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然而,这种回应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意义上简单的“冲击-回应”,因为“他毁”和“自毁”常彼此引发,“百年激进”与“百...
 工友之家被迁与基层债务的转嫁2017/5/26
      位于北京东北五环与六环之间的皮村,聚集了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里有外地人口大约两万人。工友之家在2005年入驻皮村之后,曾因组织“打工博物馆”、“打工小剧场”等名噪一时,还打造了著名的“打工春晚”。然而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友之家”在2016年12月中旬被告知“月底必须退租...
 中国以实体经济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7/5/26
      在进入新世纪之前,债务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现在大规模负债的是发达国家。中国并未把增发出来的货币投进期货,或是其他投机的金融市场,而是投入基本建设。中国在2015年“世界扶贫大会”召开时,中国人正式承诺,我们要在2020年消灭贫困。我们如果真的能够相对消灭贫困,只要国家仍然...
 金融全球化成本向新兴国家转嫁与中国生态文明战略2017/5/26
      在全球危机与中国的“去工业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调整而提出。全球危机源于“发展主义”现代化、即殖民化与资本化的制度成本。中央政府与时俱进,提出重大战略调整,即生态文明理念与民生新政。包括:2002年城乡统筹、2003年科学发展观、2004年和谐社会、2...
 教育的实质是什么2017/5/26
      我们说看教育的错位,九十年代瞄准美国瞄准早了,但是中国是一个主要靠生产、靠制造业来发展的国家,美国是一个靠钱,靠发行货币,并且在金融资本领域中获取收益的国家,所以它不必搞生产。我们因为瞄准了美国,把它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结果就是少数高校能追,但追的结果是差不多重点高校的三分...
 国仁永续我们到底做什么2017/5/25
      本文为温铁军教授为正在出版中的系列出版物“国仁文丛(Green Thesis)”所作的总序。最近几年,温铁军教授主持的乡村建设研究团队将会以不同作者、不同课题成果的名义出版十几种著作,辑为“国仁文丛”,是乡村建设研究团队几十年的经验归纳总结和理论提升、“实事求是”地形成的“...
 从世界农业格局谈中国农业模式2017/5/25
      资本主义分三大模式,这跟农业三大板块一样的。那些殖民化大陆的资本主义就是典型的英格鲁撒克逊模式,那叫做野蛮资本主义,因为他们在殖民化过程中间充满了反人类的国家犯罪。莱茵模式指的是现在欧洲大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农业4.0版,就是使农业回迁社会,变成生态化和社会化农业。生...
 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现代化2017/5/25
      当人们开始反思西方过去的真实经验的时候,就不会再用那些约定俗成的概念去讨论问题,就会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考虑中国现实的选择是什么。那些翻过来倒过去地不断召开的研讨会,都是言者谆谆。可我们目前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讨论来讨论去,似乎还没讨论清楚。比如,有人会问:中国是不是真有条件...
 现实考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2017/5/25
      近几年作者得到了一些机会,在一些国际NGO组织的支持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考察。相比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时到欧美发达国家考察,在发展中国家考察的感受很不一样。作者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经历过、思考过了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正在思考。根据到发展中国家做比较研究...
 重大战略转变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17/5/25
      本文所探讨的解构现代化,是作者多年自我反思的结果,是在有条件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这个世界,特别是去发展中国家做考察,做比较研究,才逐渐形成了对我们今天很多问题的重新思考。当然,这些思考还只是片面的,简单的,现在作者将这些年跑来跑去所凌乱形成的一些感性认识写出来。作为和这个国家...
 自我反思:认同生态文明的学习过程2017/5/25
      西方在转嫁成本,我们也在转嫁,主要因为中国是大国,才有足够的危机承载能力。什么大国?农村大国、农民大国。于是,历次城市产业资本出现经济危机都是向农村转嫁的。当代史上,凡属于能向“三农”转嫁的危机就在城里软着陆,凡是不能转嫁的就硬着陆。城市是资本池,有风险收益;农村是劳动力池...
 中国的工业化原始积累充满城乡关系的复杂矛盾2017/5/25
      任何一个意识形态条件下的经济体,都有形成自身经验归纳的客观规律的可能。政府的融资客观上反映了资本内化于政府。于是,在中国,政府就是直接的运动员而不是单纯的裁判。这和我说的最近十年的政府直接投资拉动增长是一致的,虽然也招致了西方和国内民资的批评。客观结果却导致内需大幅度下降。...
 腐败官员为何要捍卫私有化改革2017/5/25
      今天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表达,是把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当成真改革。今天的改革要保护的是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改革的利益。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官员变成腐败官员,因为搞改革的官员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凭借权力去占有股权的。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个结构都差不多,大资本包括外国资...
 战后双寡头地缘控制下的雁阵式产业转移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2017/5/25
      当西方把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其内含的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矛盾也就转移过来了,于是转移了产业的西方国家,出现中产阶级兴起和民主政治扩大,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就被放弃了。接着,发展中国家资本和劳动的对抗性矛盾就成了主导矛盾,中央政府仍然使用传统意识形态无法解释干群对抗,遂...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2017/5/25
      国内主流学术界实际上是以西方的理论逻辑,推导形成了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观点,并加以模型检验;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土地私有化逻辑仍然需要在经验层次得到起码的支持:不论任何主义、制度或政府、领袖,只要发展中国家在不能对外转嫁成本的约束下加快工业化,必然导致农业资源和生产力诸要...
 中国的激进现代化困境和调整方向2017/5/25
      大家认同的现代化,本质上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我把现在西方发生的危机称为“西方特色的现代化的综合成本过大”。事实上,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改变西方人消费主义生活习惯和压缩福利主义的社会开支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客只能承诺增加既定的福利开支,不能妄想在社会成本不断增加条件下恢复有竞争力的制...
 殖民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2017/5/25
      本文是作者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对“现代化”进行反思、解构的一个结果。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其实是一个300多年的长期殖民化的结果。一方面,通过向殖民地转移出过剩的人口,化解了老欧洲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关系,为资本原始积累提供宽松的资源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占有殖民地的丰富资源,西方国家...
第1页/共5页  第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