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经济影响:四种渠道、三个阶段和三类变革
朱晓明  2020-03-27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进行历史案例的比较,比如类比2003年“非典”,通常定性的判断是疫情冲击通常是短期的,不会改变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但也需要注意,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疫情扩散范围、政策防控力度和政策对冲空间等方面来看,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疫情过去后经济的恢复力度可能也将弱于以往。本文对疫情影响经济的具体机制渠道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区分疫情冲击经济的三个阶段,为疫情的事后纾困、对冲政策的针对性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冠疫情,宏观经济,金融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进行历史案例的比较,比如类比2003年“非典”,通常定性的判断是疫情冲击通常是短期的,不会改变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但也需要注意,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疫情扩散范围、政策防控力度和政策对冲空间等方面来看,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疫情过去后经济的恢复力度可能也将弱于以往。
  
  在基于归纳法对历史上疫情案例进行类比之外,还有必要从演绎法角度进一步完善疫情影响分析。本文对疫情影响经济的具体机制渠道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预判和区分疫情冲击经济的几个阶段,以期为疫情发展的前瞻判断和事后纾困、对冲政策的针对性制定提供参考。
  
  一、疫情将通过四个渠道影响经济
  
  
第一,需求渠道:对于居民部门来说,疫情期间居民减少外出和公共接触,消费需求下降,可选消费、服务消费降幅大于必需消费、商品消费;对于企业部门来说,疫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生产,对维系企业运营的相关生产生活资料需求下降,同时由于疫情对宏观环境、融资环境造成较大不确定性,企业还可能因此而推迟投资。
  
  第二,生产渠道: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受限,疫情发生后的封城和隔离措施,以及口罩等医疗物资的短缺,使得企业复工难度加大,其中对劳动力现场办公依赖度较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制造业受影响最大,而可以依靠线上办公、远程办公或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其次是疫情造成交通物流的局部瘫痪和广泛停滞。此外,还有供应链的中断或者不稳定,都对企业生产和建设造成较大影响。
  
  第三,金融渠道:由于情绪和预期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通常会顺周期放大和强化实体波动。疫情期间,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抛售风险资产。市场下跌较快时,投资者因恐慌而赎回或平仓将进一步放大下跌压力,形成流动性风险;由于资金追求流动性、安全性和确定性,信用利差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和偿债压力上升,流动性风险有进一步转化为信用风险的可能;此外,当疫情在国际范围蔓延时,还要防范资本外流、汇率大幅波动的影响。
  
  第四,外部渠道:随着疫情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疫情的影响将从外部进一步对国内产生影响,其影响途径包括:国际贸易方面,疫情拖累意大利、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经济,影响货物贸易的外部需求;同时疫情造成国际航线中断或减少,疫情的恐惧也使得国际旅游业客源锐减,服务贸易同样受到冲击;国际资本流动层面,资金流向传统的避险港湾,疫情重灾区国家则面临资本外流,若疫情持续,甚至FDI等长期资金也可能加快撤出;全球供应链层面,国内很多产业或企业的供应链已经全球化布局,国外生产或国际物流环节受到疫情的扰动,必然会影响到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国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三个阶段
  
  
上述四种渠道的影响,发生在经济的不同层面,由于疫情由武汉到全国、由中国到国外次第扩散的特征,四种渠道对经济施加的影响也有先有后,针对这种特征,我们可以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内生产和需求的冲击。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35.7,财新中国服务业PMI26.5,均创下历史新低,反映出疫情爆发后休克疗法的影响,疫情后的封城和隔离,造成生产渠道基本冻结,体现在PMI中生产分项的降幅最大,从疫情前去年12月的53.2下滑到今年2月的27.8;同时需求渠道大幅萎缩,服务业消费、可选消费大幅削减,生活必需品消费仍通过电商等维系,影响相对较小,体现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到服务业PMI下滑幅度大于制造业,汽车、地产销售降幅远远大于必需品。
  
  2月是需求和生产渠道冲击最集中体现的月份,后续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渐改善,以及各方面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推进,从发电日豪煤、物流、客运人流量、市内交通等指标观察,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尽管恢复速度还比较慢,但方向上已经比较清晰,如果后期在疫情稳定后再进行赶工,生产端的恢复可能会比较快;需求端方面,在疫情稳定后,部分被推迟的需求也将逐渐释放。在第一阶段冲击发生后,随着疫情逐渐稳定,需求和生产从同向收缩转为同向扩张,经济有望出现几个月的V型修复。
  
  但上述分析实际是建立在封闭经济的假设下,如果考虑疫情对海外的影响,还将传导到国内,形成第二阶段的影响,使得国内经济的判断更趋复杂化:
  
  第二阶段:外部渠道冲击的传导。在第一阶段,疫情仅在国内流行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中国的新冠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多国对中国的物流人流进行了限制,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更大的影响发生在疫情往日本、韩国、意大利乃至整个欧美亚洲等地区广泛传播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或者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或者处于中国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环节(如日韩是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重要环节),疫情在海外的传播给中国经济和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1-2月中国美元计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2%,领先指标PMI新出口订单由去年12月的50.3下降至2月的28.7,预示着出口短期仍将承压,而中国重要产业的海外供应链不稳定也是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其后果可能还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但海外疫情的扩散程度及其对国内的影响量级目前仍难以评估。
  
  第三阶段:金融渠道放大实体波动。疫情信息通过情绪和预期在金融市场上放大,资金短期内急速剧烈的重新配置,造成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比如近期美股和美债均触发了历史罕见的熔断。资金的拥挤和羊群效应,还可能加剧疫情中的结构脆弱点。比如资金迅速撤离疫情受损的行业板块和企业,信用利差上升,还会造成相关行业企业融资难度上升,现金流压力加大,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现金流风险甚至有转化为信用风险的可能。股市、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还会对宏观调控形成一定的制约,甚至削弱政策调控的效果。
  
  以上仅为理论分析,在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疫情将逐渐受控,或者即便较长时间存在但致死率下降,最终可能发展成为类似2009-2010年间的美国H1N1,尽管扩散范围较广,但由于致死率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不大。在此情况下,第二阶段的冲击不一定很严重,第三阶段的冲击也不一定会真实发生,但从政策分析和策略应对的角度,不能完全忽视其发生的概率。
  
  需要看到,危中有机,疫情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诸多变化,长期看将蕴藏着新的变革和机遇,这可以看作疫情第四阶段在中长期的影响。比如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了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崛起,进而又带动了第三方民营物流的兴盛。在重视新冠疫情短期负面冲击的同时,也要积极把握疫情可能在多个领域带来的新变革和新机遇。
  
  三、新变革或将广泛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从政府端来看,疫情将推动相关管理制度变革,进而影响相关产业。一是疫情暴露出了医疗卫生体系、疫情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未来相关体制机制或迎来变革。二是疫情也凸显出医疗战略物资储备的紧缺和医疗检测承载力的不足,未来或将在政策推动下得到大力加强。三是本次疫情防控动员下沉到基层社区,信息科技的运用使得基层疫情排查防控更加高效,未来社区信息化和城市智慧化趋势或将加速。
  
  第二,从企业端来看,疫情将加速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一是疫情期间多数企业启动了线上办公、运程办公模式,阿里、腾讯等纷纷加快了云办公服务的布局与推广。云办公渗透率的提升,也将延伸带动云服务市场加速发展,该产业链上下游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设备基础设施等都将迎来需求的高速增长。二是疫情期间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受损相对较小,本次疫情将推动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软件和工业机器人等硬件的应用,加速生产自动化变革。
  
  第三,从居民端来看,疫情将带来消费习惯的变革,促进新业态模式加快发展。一是“宅经济”进一步发展:线上视频、游戏、直播等模式的受众进一步增加,外卖和快递产业未来的需求更加确定;二是居民对安全卫生重视度提高,防菌消毒用品需求有望长期增长,在线教育、在线培训更受重视;三是传统农贸市场加快向现代化的超市、电商平台转化,未来的生鲜流通和销售渠道将加速线上化和现代化。

作  者:朱晓明    
出  处:清华金融评论
单  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    
经济类别:经济走势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疫后经济重建,“新基建”靠得住吗? (2020-03-27)
 关于当前经济突围的一些建议 (2020-03-24)
 新冠疫情的全面影响分析 (2020-03-20)
 全景透视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总量与结构分析 (2020-03-17)
 2019年全国GDP近百万亿,我国经济长期趋势依然向好 (2020-03-11)
 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变与不变 (2020-03-05)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