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风险定价的P2P平台最可能长久

巴曙松  2014-06-19

作者认为,由金融企业发起的P2P平台,短期业务的开拓可能较为缓慢,长期看,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P2P(个人对个人借贷业务)在中国的扩张,其积极意义已有广泛讨论,但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行业快速扩张时,其监管规则并不明确、准入门槛相对低、经营范围相对模糊,在过去几年里可以说经历了野蛮疯狂的增长;特别是与成熟市场上的P2P活动主要面向风险承受能力相对高的投资人士不同,中国的P2P活动有相当比例实际上吸引了对金融投资知识相对欠缺、风险承担能力相对弱下的中小投资者的参与。

和美国等成熟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P2P平台风格差异非常大,尤其在运作模式、成立背景上差异巨大。根据我们近期的一些调研,这些运作模式迥异的各类P2P平台,在后续的发展中也将随着行业的起伏而面临不同的转型压力。

第一种,由行业外企业转行发起的P2P平台,其优势是资金实力雄厚,但是总体上看,因为相对缺乏互联网和金融专业领域的风险管理知识,如果在扩张中管理不善,可能是遭受冲击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第二种,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P2P平台,或因管理层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而分化。相比单纯具有资金优势的第一类P2P平台而言,这类P2P最大的优势是互联网技术,短期来看,取得快速业绩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已经初步具备。但是,后期的发展要看经营者对金融风险的专业把控能力,能否建立合理的、符合金融运行规律的业务结构,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规模,是决定其走多远的关键。

第三种,由金融企业发起的P2P平台,其短期业务的开拓可能较为缓慢,但将会在行业震荡中逐步显现出自身的优势。与第一、二类平台相比,此类平台可能并不具备资金优势,其运用互联网技术快速进行业务拓展的可能性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但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风险定价、强调风险控制,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有较好的把控能力,长期来看,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计,中国P2P行业洗牌在即,随着监管规则的出台,各类P2P平台将会在宏观金融市场变化和行业变迁中遭受新的洗礼。

  
  出  处:中国经济导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