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智库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稻葵  2015-06-12


2015年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将在北京举行,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的新路径”这一主题,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智库专家、政界人士、企业领袖等将展开深入讨论,为减贫、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智慧,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出招、解惑、指路”。本次全球智库峰会上,专题论坛六之巅峰对话“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将关注如何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就此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经咨询)采访了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

李稻葵认为,中国这一次的战略大调整是有意识地将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把国内发展的经验推广到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关联,意识到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所以这一次的布局是把我们的产业优势、能力优势发挥出来,去帮助周边国家发展,从水泥钢铁到施工企业,把这些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与邻国一起度过这个经济周期的低谷,走向下一个增长期。

李稻葵指出,发达国家的技术,尤其是环境治理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中国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我在此前的采访中谈到过,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约十亿吨,如果一年改造一亿吨落后产能,将能带动GDP1.2个百分点;在水治理、空气治理以及土壤治理方面的投入和需求更是大得惊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不仅将带动发展中国家,还将带动发达国家的发展,从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关键意义。

李稻葵认为,社会组织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来说也是如此。具体来说,社会组织、NGO可以扮演这样几个重要的角色。首先,社会组织应该是带路建设的先行者。因为在投资之前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要去探路,要去沟通,要去探讨是否可行。在这些任务中,社会组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智库、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其实有大量多元的渠道可以去做。其次,社会组织应该是带路建设的护航者。说起护航者,可能大家首先想到军人,军人当然是坚强后盾,但是很多问题其实要防患于未然,可以依靠社会组织去沟通,去消除误解,去化解矛盾。各个层面上的沟通都非常需要,所以也能起到护航作用。再次,社会组织应该是带路建设的提升者。所谓提升,是将经济合作的成果提升到政治互信和社会互信的层面上。比如我们做了很多援建的工作,但是往往做工程的多,做社会工作的少,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做了的事、花了的钱没有转化成社会认同。这就需要大量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够把带路建设的意义提升起来。

李稻葵强调,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优劣势,我们都需要。政府背景的智库贴近决策者,很熟悉决策者的诉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进行政策的传递和反馈,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大学背景的智库贴近年轻人,贴近创新前沿,而且大学智库的功利性可能少一些,可以稍微超脱一些,站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一些问题;市场化的智库更贴近经济运行的现实,可以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当然,也要看到有些国际化的组织以NGO的名义从事一些有政治意图的活动,这是违反国际准则的事情,应该严肃对待。但也不能因为有个别这样的情况就对社会组织实施严格管制,这样不利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李稻葵认为一个合适的比喻是,炼钢过程中添加的微量元素,虽然只是一点,但是可以极大地改变钢的结构与性质。我希望,智库在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也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成为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出  处:《华夏时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