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把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

茅于轼  2014-11-25


11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和腾讯汽车共同主办的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大势·破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受制于化石能的有限性,选择新的能源是大势所趋。“解决环境破坏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新能源发展,茅于轼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思维和视野给出了解决方案。

目前电动车还不能取代汽油车

“电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从别的能源转换过来的。你可以用水能、核能,也可以用再生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都可以转化成电能,所以用电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茅于轼认为,虽然电能是一种理想方式,但由于蓄电池尚未取得突破性发展,单位体积的储能量小、充电时间长和蓄电池价格贵都是眼下无法突破的制约因素。“目前电动车还不可能全面取代汽油车”。

“电动和汽油机同时使用的双能源车对减排节能来说是个理想的过渡方式。”在茅于轼看来,电动车并不等于没有排放。普通电只是把排放从城市转移到了郊区的发电厂。虽然对环境也有好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说电动车要彻底解决问题,那么就要把电动厂的能源来源一次转化成可再生能,用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也可将核能发电用于电动车。

由于汽车是流动设备,不可能从接触网取电。高铁是接触网取电,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都是通过电网取电,而汽车没办法通过电网取电。而目前无线传输电能还十分有限。茅于轼表示:“电动车最合适的应用范围在公交上,因为它的行驶距离不太长,也不怕充电等待,可以更换电池。”他认为,电动车不可能全面推广,应瞄准公交车市场,“在北京很多公交车已使用电动车,部分出租车也在使用。”这在某种条件下是很好的选择方案。对于燃料电池,茅于轼则认为,燃料电池比蓄电池更为昂贵,所以现在燃料电池看不到有推广的前景。

把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

对于电动车在发展中要考虑的要素,茅于轼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选择一个方案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他认为,在方案选择上不能使用太多的社会资源,因为社会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都是可以用钱量化的,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很多,贫困、教育、看病都需要用到钱,解决这些问题都有“钱”的约束,把电动车放在这个体系中来权衡,要看到整个资源的约束情况以及把这些资源搁在什么地方最有效。因此,任何方案的比较,首先要想哪个方案更便宜,这是放在电动车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让全球头疼的环境问题,茅于轼提出了经济学家式的独特解决方案:把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如果个人破坏环境需要交税,政府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样需要交税。把社会成本转变成私人成本,人类就会小心地不破坏环境。他认为,成本问题是由交换空间表现出来的。买每样东西要花钱,但成本是由个人承担。“开车对环境有影响,这个成本应该加到所有社会人中”。在茅于轼看来,国内的汽油价格跟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甚至跟中国香港比,价格都很低。原因就是我们对环境的社会成本转化没有成私人成本,这对保护环境非常不利。

  
  出  处:《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