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白重恩  2014-09-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收入份额出现持续下降的态势。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资本对劳动的侵占,这一论断在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鲜有研究对以下问题予以严谨论证:一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真实变化幅度,二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三是有效对策。

清华经管学院白重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测算出1995-2007年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转型,而非单纯意义的资本对劳动的侵占。

对国民经济核算中要素分配数据质量的考察是近年来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2004年统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劳动收入份额降幅被夸大。然而白重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测算表明:1995-2007年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实际下降约7个百分点,而非此前普遍认为的12.5个百分点。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主要归因于农业向非农业转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垄断企业力量增强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型。由于农业收入中劳动者报酬比重远高于其他产业,当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时,劳动收入份额必然下降;其次是国有企业改制,因为国有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于非国有经济,所以国有企业收入份额高于非国有经济,所以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会使得劳动收入份额随之下降。同时随着国有企业内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报酬占比也在下降;最后是垄断企业力量增强,由于垄断经济资本收入份额高,垄断程度增加也会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此外,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税负水平等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水平有明显影响,但是通常所说的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变化以及有偏技术进步的影响却不是很大。

基于这种现状,白重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政策建议。首先,鼓励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服务业;其次,调整税收政策,如减轻服务业税收负担;再次,改善企业竞争环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以降低资本收入份额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资本和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接近,提高工资会减少就业,但不会提高劳动收入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因此,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干预工资水平将刺激资本替代劳动,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不大,反而会扭曲劳动力市场,从长期来看可能造成失业率上升。

  
  出  处:《经管视角》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