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加快转型步伐

高尚全  2011-12-09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对中国商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东莞与韶关携手合作创建“莞韶工业园”时,高尚全作为顾问之一,对制造业的转移方式与转型升级同样非常关注。
  
  未来十年制造业要如何迁移?高尚全有自己的看法。
  
  国内外环境变化使中国发展面临新形势。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复杂的变化,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动。近来,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考验。
  
  恢复经济增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新时期的主要挑战。在我看来,这次危机根源于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出路在于对国际经济结构做重大调整。历史表明,调整、再平衡是漫长的过程,并伴随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也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复杂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需求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即发展型需求的比重逐步增加,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矛盾。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引发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改变经济结构的现实需求。
  
  未来十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挑战。过去三十年,我国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在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等。应当说,在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十年我们面临不容忽视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挑战。
  
  就是说,未来十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如果抓住机遇,改革有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未来十年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8%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和平稳的社会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如果丧失机遇,导致发展方式转变长期停滞不前,就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未来十年,关键在于以改革攻坚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以体制创新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未来十年转变发展方式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革的重大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改革任务繁重,挑战巨大,关键在于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大突破。
  
  加快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要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要尽快打破行政垄断。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不到位、资源消耗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与行政性垄断范围过宽、程度过深导致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有直接的关系。
  
  加快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着力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做到“藏富于民”。
  
  加快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认为,从三十年转型与改革的历程看,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第一,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第二,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三,政府转型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关系。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与监督制度,这是政府转型的关键。

  
  出  处:南方报业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