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首次否定医改市场化

朱玲  2005-06-21

  2004年年底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已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继家庭食物、教育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消费;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的直接后果是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医院看病,29.6%的患者该住院却未住院治疗。
  
  “看病贵,看病难”是医疗卫生机构的痼疾。“看病难”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矛盾的暴露。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制的问题。问题是,医疗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体制应该是什么模样?目前,谁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改革究竟往哪个方向去?
  
  中国医疗体制在改革过程中也走过弯路。十几年前,卫生系统改革提出两个口号:“把医疗推向市场”、“三年断奶”。在补偿机制没有跟上的前提下,突然要医院自谋出路,迫使一些医院不得不“以药养医”,最终使患者负担加重。
  
  而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的观点,医疗制度的改革与政府的设计理念、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这就意味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方案和效果,必然受政府的多项政策所影响,如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的分配、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然而,这些问题又非卫生系统单独所能解决的。
  
  出  处:南京晨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