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唱主调

毕吉耀  2006-08-11

  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近期全球通货膨胀有所上升。最近,欧洲中央银行及英格兰银行相继宣布加息,日本央行宣告将结束零利率政策。尽管美联储在本月8日决定暂停加息,但两年内的17次加息已使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5.25%的高位,美联储暗示说,此次暂停加息并不意味着信贷紧缩周期的结束,今后美联储将继续倾向于加息。全球主要经济体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全球通胀上升,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也可能增大国际市场利率、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尽管全球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货币政策将会趋紧。
  
  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但仍可调控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国际市场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高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明显回升,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类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2005年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4%,为5年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平均通胀水平上涨2.2%,高于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的调控上限;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降幅缩小至0.3%;亚洲新兴市场地区的平均通胀率达到4%。今年以来,美国的通胀率继续保持3.4%的较高水平,欧元区的平均通胀率升至2.5%,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也已止跌回升,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通胀压力继续增大,全球通胀总体呈上升趋势。
  
  为抑制通货膨胀和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美联储自2004年6月以来已经连续17次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原先1%的超低水平提高到目前的5.25%;欧洲中央银行也已连续3次上调短期利率,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从2%提高到2.75%;日本中央银行已终止“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年的“零利率”政策也即将结束;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也不同程度地调高了短期政策利率,全球货币政策环境趋向收紧。
  
  尽管全球短期政策利率不断上调,但长期利率上升相对缓慢,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与短期利率之差接近历史最低点,处于经济周期领先阶段的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例如,美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基本在5%~6%之间波动,与美联储目前5%的联邦基金利率几乎相差无几。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前些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应充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利率水平上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目前全球通胀有所回升,但由于世界经济基本面因素明显改善,投资者对未来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利率风险溢价仍然很低,预示着未来全球通货膨胀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发达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预计为2.3%,与去年持平,而明年将略降至2.1%;其中美国和欧元区今年的通胀率将略低于去年,预计分别为3.2%和2.1%,但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0.3%。亚洲新兴市场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虽然将继续上升,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警惕汇率频繁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干扰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球货币政策环境趋向收紧,有利于抑制通胀上升和稳定通胀预期,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国家和地区也会起到降温作用,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但也存在货币政策紧缩过头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减速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特别是在通胀水平较高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美国,美联储仍有可能继续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上升和继续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然而一旦升息过头势必导致住房价格和股市的大幅下跌,从而产生负财富效应而影响到个人消费开支和住房投资的增长,造成美国经济减速,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增长。此外,随着美联储继续提高利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也会被迫继续升息,但由于升息节奏和力度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率差将扩大,利率风险溢价将上升,全球长期利率可能会加快回升,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可能频繁波动调整,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干扰。
  
  我利率汇率政策的制约因素减弱
  

  全球货币政策趋紧将增大我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回旋空间,使我们能够根据国内的需要更加主动地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全球货币政策继续收紧有利于缓解全球流动性泛滥问题,对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总体上有利于稳定全球通货膨胀预期和保持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将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有利影响:
  
  首先,主要经济体和我周边国家收紧货币政策,特别是美联储仍有可能继续升息,有利于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贸易顺差偏大。虽然央行已经采取了调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强窗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继续提高存贷款利率除了国内的制约因素外,又担心增加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美联储等其他主要央行继续升息有利于减轻外部条件对我国利率政策的制约,使我们能够更多地从国内条件出发,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更加主动地运用利率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其次,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特别是美联储继续提高利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们能够按既定步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严重,美元利率提升能够起到稳定美元汇率、继续吸引国际资本流向美国,从而维持世界经济稳定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出现美元贬值和国际资本涌向我国可能造成的人民币汇率被迫大幅升值的困境。
  
  最后,全球利率水平提升将制约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的继续上涨,有利于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和防止输入通货膨胀。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一方面会通过抑制需求来减轻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另一方面流动性的减少也使得期货市场用于投机炒作的资金减少和成本上升,对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高涨产生有力的制约。
  
  但是,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和可能造成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全球货币政策紧缩一旦过头,对消费和投资有更加直接影响的长期利率可能加速回升,从而有可能造成世界经济急剧减速,甚至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持续的低增长周期,从而影响到我国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如果美联储在目前已经较高的利率水平上继续升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势必面临较大的升息压力而被迫追随美联储升息,但由于各国和各地区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升息的幅度、节奏和力度势必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直接的利率差将扩大,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也会出现较大波动,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因此增大,不利于我国外部环境的稳定。
  
  出  处:中国经济导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