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场路线之争“城乡分离 疏堵结合”

赵英  2010-08-25

  在网易汽车《车谈风云》节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大问题。
  
  赵英老师在节目中提出,电动车的发展要实现城乡两套标准。农村就和城市的电动车要适当的分开,在地域上、使用空间上分开管理,在标准上有所区别,但是基本的安全标准要达到。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车谈风云》节目,我是主持人王昉,本期的话题来为大家分解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迷局,在节目开始之前,还是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做客节目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老师。
  
  赵英:大家好。
  
  主持人:感谢付秘书长为我们分享了整个我们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全球的经济环境,包括这次政府非常强烈的意志来发展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刚刚付秘书长也提到了前不久由国家牵头的,由央企组成的“国家队”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我想请赵英老师来为我们解读一下,您怎么看待这种国家的强烈意志对这个产业的推动,会不会在这个市场环境当中也会面临一些矛盾呢?
  
  赵英:我认为国资委最近组织的10几家国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行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市场环境下也是适宜的,为什么我说它是适宜的呢?因为第一新能源汽车是充满着风险和未知数的,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成熟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它先期的市场导入是不挣钱的,而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是说这个“国家队”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承担了一部分公共的职能和作用,他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保有量的开拓,创造环境,进行一些使用和生产、制造以及整个消费环境配套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来组织这件事我觉得是适宜的。
  
  还有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很多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私人企业来搞,第一他力量有限,第二私营企业完全要考虑自己的盈亏,考虑自己市场的情况,不一定愿意介入,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搞这种包括了生产企业、研发单位,包括了汽车生产企业,也包括了电力企业,这样可以比较成龙配套的推动产业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会对后来的市场产生影响,相反它为新能源汽车创造这种使用环境探索了经验,到一定的时候,其他企业作为市场的跟随者可以以比较低成本的进入,那么我们的“国家队”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付出了代价的。
  
  主持人:在我们现有的社会现状之下,可能赵英老师有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怎么对待低速电动车,刚刚付秘书长讲了疏堵结合的这样一个大方向,具体在策略当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英:这个刚才付秘书长讲的很好,我也都赞成,我想你刚才的问题确实来说,应该是说我们的电动车是不是应该在为城市人造车的同时,考虑到占我们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在这个背景上,我们的农村有购买力,有它特殊的需求和使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汽车工业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全中国人民的福祉,从这个角度,我就认为低速电动车是不是要发展是不需要讨论的。
  
  但是反过来它又有它的问题,它的问题就是从它的技术标准,性能,包括铅酸电池的回收等等都有一定的问题,它不可能跟城市的电动车相比较,至于具体怎么管理,我想在以前的农村用低速卡车上,已经摸索了经验了,就是说低速卡车的行驶,不上国道,然后我对你的收费等等也相应的减轻,对你的技术标准也相应的降低一些,就和城市的电动车适当的分开,在地域上、使用空间上分开管理,在标准上有所区别,但是我也赞成刚才秘书长说的,一定要有标准,你基本的安全这些东西要达到。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铅酸电池的回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好。另外一个就是本身的使用范围要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否则的话也上国道,也上省道等等,跟其他的高速轿车混流,那就没法儿管理了。
  
  主持人:在二、三线的城市的发展当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到这种低速电动车的引进,它是否也可以具有一个广泛的市场前景呢?
  
  赵英:我认为二、三线城市还是不适宜使用低速电动车的,这个低速电动车就是适合什么?农村。
  
  主持人:仅限于农村市场?
  
  赵英: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由村落最多到县城,在这个范围内比较适合,二、三线城市都不适合。
  
  出  处:网易汽车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