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地方债若不控制可能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

吴晓求  2015-03-31


“地方债有一个规模控制,控制在财政收入100%以内不能超过。从目前中国政治体制、膨胀的欲望、考核目标等等综合因素考虑,(发债)只能控制在省一级政府,如果到县一级政府,中国要不了几年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个可是不可收拾。”3月29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金融行业领袖早餐会”分论坛上作上述表示。

吴晓求解释说,中国很多事情比较着急,落后时间太长了,农民基础设施一个任期搞好怎么可能,要做好二三十年的经营思路,所以这个意义上来看,为了使中国不要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他主张还是在省一级政府发地方债。

吴晓求认为,第一地方债有一个规模控制,比如说跟年度财政收入有一个比例,比如说一个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债务风险,这个是一个金融概念必须要控制,我认为一定控制在财政收入100%以内不能超过。

第二,从目前中国政治体制、他的膨胀的欲望、考核目标等等综合因素考虑只能控制在省一级政府,如果到县一级政府,中国要不了几年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个可是不可收拾,因为中国很多事情比较着急,中国落后时间太长了,农民基础设施一个任期搞好怎么可能,要做好二三十年的经营思路,所以这个意义上面来看我主张目前来看为了使中国不要出现严重的金融还是在省一级政府。

第三,省一级政府要做好资产负债表的匹配,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定需要现金流的,不是说我弄一个下水道或者弄一个路就是资产,你那个路产生不了现金流的,所以这个意义上面来说注意资产的负债的结构性匹配很重要,如果所有的负债投在长期资产上面一定出了重大问题,所以一定注意结构性匹配。

互联网+金融形态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基于两点的考虑,一个信息的对称性,之所以商业银行在很长的时间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因为对于金融信息的处理能力很差,所以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后来出现了第一次的脱媒资本市场从信息的点对点到公开信息的处理,这个金融体系的第一次脱媒,随着互联网把信息大幅度的提升,这个意义上面整个互联网金融形态业态发生了第二次的变革,这个意义上面来说互联网金融第三金融业态,是对以前的金融业态的进步。

互联网金融多大的层面上挑战颠覆还是弥补我们传统金融这个是不同的看法,这个涉及到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的边界,很多人说可以,或者说谢平以为,互联网金融的可以全面替代传统金融只要信息对称,当然这个前提可以的,如果这个意义上面这个集中意义来说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生活当中信息的完全对称完全透明做不到,这个意义上面来讲传统的东西存在的价值他现实对称的东西,所以大客户一定走向传统金融,小客户小企业会走向互联网金融,一般做到这样的一个分化,这个分化出现之后我们整个的金融服务功能结构化了,就比较完整了,所以互联网金融有利的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

  
  出  处:财经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