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政府收入占GDP总量比例偏高

许善达  2014-08-15


   多年来中国税负是轻是重一直争论不休,不同的学术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先生,他认为可以用几个基本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些数字就是2011、2012、2013年预算报告中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分别是31%、36%、38.6%,过去统计时覆盖的面不全,所以从31%-38.6%这个数字上的增长,不仅有自然增长,也因为统计了之前没统计的部分。他认为,近两年预算覆盖的面越来越大,同时收入统计的数字也比过去更加准确、符合实际。"这时候讨论税负,就比较好讨论,因为它比较完整。"

我国预算报告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经营性资产收入四项,目前为止财政部在官方媒体上正式公布了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基金性收入两项,人社部公布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把这三项加起来,今年上半年这个比重到了44%左右,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 "今年上半年44%的比重,值得全面深入的讨论,我们国家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多少比较合适?过去的31%、36%不能讨论。31%讨论什么?明知道它是不完全的,现在,44%到底合适不合适,是需要研究的。"

许善达表示,据他了解国际上政府收入占GDP比例大概有两个档次,一个档次是45%-50%之间,甚至超过50%,主要是北欧福利国家,但政府负担居民念书、看病、住房;第二个档次是35%-40%之间,是美国、英国、日本这些非福利的发达国家。"政治局会议在审议此次财税改革方案时提出了要稳定宏观税负的指导原则, 44%的比重可以理解为宏观税负,因为它不仅仅是税收的名义,今年上半年44%的比重是否超过了政治局所说稳定宏观税负的上限,这需要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慎重讨论。"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通常以GDP衡量,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分财富中,如果要使居民的增长速度快于GDP,那政府和企业这两个主体至少得有一个收入增长速度要慢下来。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收入增加得很快,虽然还无法判断全年的比重,但许善达认为现在的情况需要学术界和政府给予足够关注,如果政府收入比重变大,企业和居民收入比重一定会相应的下降,这和十二五规划有一些出入。"总之,在发展过程中,这三个主体的收入增长关系需要学术界作为一个重要宏观政策来研究,现在相比前几年就比较好讨论了,这个问题确实已经不能再模糊下去了,一定得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如果按照政治局稳定宏观税负的指导原则,那44%就偏高了。"

许善达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政府收入中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公会保险基金、国有经营性资产收入是占最大份额的,但还有其它的收入,例如个人和企业社保费率加起来28%,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排名第五,相对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在谈税负的问题时费率也应该考虑在内,包括个人和企业。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综合性的研究,仅仅以一个指标说话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作出新决策的需要。

和政府收入相对的是政府支出,这是很多人更关注的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政府支出多用于民生,那政府收入高也没关系;另外有观点认为政府收入过高会影响到企业、个人的收入。许善达表示,我国政府的收支情况是不平衡的,虽然收入逐渐增长,社保支出却低于美国、英国那些发达国家,我国社保支出占政府支出不到10%,美国、英国这个比例是16%-17%,总的收入水平高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但社保支出的比重却小于他们,这是我国政府收支的矛盾。


  
  出  处:《中国房地产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