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城市化”是产生多种城乡不平等福利的关键所在

温铁军  2013-03-04

25日,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做客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时指出,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我们一直在讨论要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但是现实情况是,城乡之间的差异在过去并没有缩减,反而呈现拉大的态势。
  
  
  
  在户籍上,城乡之间存在60多种不平等福利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向IBTimes表示,城乡差距从九十年代开始就在迅速拉大,而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导致的,这一点所有经济研究工作者都不会否认。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
  
  温铁军表示,自从1998年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城镇化"重大战略被明确提出之后,除了理论界的理性争论之外,政策领域早已讨论过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城乡差距,反倒愈演愈烈,这主要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
  
  一说到城乡差异,很多人就会讲到户籍制度,但早在1994年的时候我就不拿户籍问题说事了。户籍本身并不难,但是中国户籍改革推进的背后涉及到了200多项利益集团的财政利益。比如说教育集团,庞大的城市教育投资可以达到农村的10倍。
  
  再比如说交通集团,修一条10公里县级大道的投资可以修完一个自然村的路。如何在这些大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平衡才是问题所在,现在教科书上还在拿户籍制度说事,这是所谓主流的观点。
  
  温铁军指出城乡差异,从大的方面来讲涉及到一个结构的问题,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在前,社会结构变化在后,但是时间不能离太远。在过去,中国只搞工业化,不搞城镇化,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产生了许多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结构落后15年,其实从1958年差距已经出来了。现在国家讲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要改变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使它跟上经济化的脚步。
  
  最后,温铁军提到,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将会是一个长期对立存在的体制矛盾。而这一矛盾如何解决,还要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在接下来走怎样的道路。我曾在其他采访中谈到,我们的要讲"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民赶进城,而是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社会结构上的调整。  

  
  出  处:IBTimes中文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