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变化

王一鸣  2014-06-04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换挡期,换挡不仅是速度变化,动力机制也在发生变化。以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规模扩张,通过资源大规模投入、产能扩张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到了目前阶段,我们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再搞规模扩张,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未来的动力机制来自于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好,关键是效率提升。只要效率提升了,速度下降也不怕。单位劳动产出增加了,企业接近高速增长时期的盈利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照样可以持续增长,民生照样可以改善,资源环境更可持续发展。像火箭发射一样,第一阶段是推力火箭,平飞以后需要转换第二阶段火箭,动力机制需要转换。

动力机制转换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升级。我们过去的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比例关系,哪个产业有瓶颈制约,我们把它扩大。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不是调整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的价值链,使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价值链延伸。比如,苹果手机几乎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没有人认为苹果是中国产品。为什么?因为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都是由美国控制的,中国就是代工而已。所以,产业升级就是要解决怎样从低端加工组装向更高价值链转移。哪怕是生产零部件,也比简单加工、组装上一个台阶。

实现价值链的提升必须跟创新更多地融合起来。过去的产业升级可以跟创新分开,因为可以大规模引进技术。到了目前阶段,我们大规模引进技术的外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再引进高端技术也越来越困难。引进技术必须跟升级、创新更多地融为一体,才能使升级有效实现。

实现价值链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原来很多企业内部的技术科都是搞设计的,能不能外化出来,从事专业的生产性服务,像第三方物流一样?上海自贸区的第三方研发已经发展起来了,这些专业服务部门的发展对提升产业价值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市场化改革,让资源能够有效地流动起来。

实现价值链的提升要通过改革强化市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前的生产要素流动,主要是行业间、行业内部的流动,低效率向高效率的流动。比如,劳动力主要是从农业部门向制造业、服务业流动。目前,企业对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到底应该强调产业政策还是竞争政策?过去的经验证明,许多用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其竞争力恰恰不如那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强调竞争政策,要放宽准入、激活市场、强化竞争、倒逼创新,用竞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流动,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出  处:科技日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