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须尊重市场

贺力平  2012-01-14

  最近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为所谓“五个坚持”之首,这一引起高度关注的思路,对于实体经济未来发展,或有重大影响。
  
  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力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正体现了国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我们看到,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银监会已提出将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将强化涉农金融业务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但这些举措能否保证落实到银行具体贷款项目的走向管理上?
  
  因此当下最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是,金融如何真正服务到实体经济?行政命令能否真正左右资金的流向?改善实体经济环境所面临的难度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1月11日,贺力平教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特别专访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贺力平表示,政策和市场,二者相辅相成,都会对资金流向产生作用。政策发挥着引导性作用,其主要作用并不在于通过行政手段让金融机构在决定自己的资金配置的时候,强行违背市场规律。当市场存在着一部分比较强烈的资金需求的时候,因为其回报比较丰厚,风险也相对低下,那就不能不让金融机构不去从事相关的活动。比如当债券市场收益率较高也比较安全的时候,金融机构肯定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将资金流向这个方面。
  
  但政策也可以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就中小企业贷款而言,在经济周期发生变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金融机构甩掉那些中小企业客户,而将资金更多地集中于对大客户的支持。为了避免这种倾向,主管部门可以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那些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在基于减少风险和谋取长期回报的原则之下,设计一定比例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配置。
  
  政策还可以通过税收、信息服务等间接措施,帮助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相互间的融合关系。
  
  总的来看,政策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必须基于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按照一定规则行事,否则,所有的政策,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当前形势下,“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如何能够真正得到满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如何落实到银行具体贷款项目的走向管理上?这些问题,贺力平指出,一方面,要有一些专业化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立足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并具有很强烈的地方特点。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并非唯一的办法。那些大型金融机构,也可以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但必须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否则,其服务力度和重视的程度,可能会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甚至有不利的变化。这一点,也必须考虑到。
  
  大量中小企业出现高负债率,导致资金链断裂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很不同的原因。很明显,无论是政府,或是金融机构,都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简单地认为可以提供或不提供资助,而须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判断。
  
  有的企业自己经营行为不善,就要受到市场的惩罚,这种惩罚是合理的。有的企业并非自身经营行为不善,是由其他原因造成困难,很明显,这种情况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可是,谁来做这种区别?这种区别,会是很困难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需要对当地现实和历史背景的了解。政府此时一方面要强调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在风险已经得到控制的情形之下合理的资金支持,应予保证。比如当一些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出现了问题,大银行的总部应该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通过银行体系内部的资金安排,加以缓解。
  
  对于开放民间资金顺利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是否能够保证其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急需的源头活水,贺力平认为,一方面,我认为开放是正确的,而且开放的意味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是简单地出现一些新的金融机构,而是现有的金融机构都要进行一些创新。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和指导,也非常必要。很多草根型金融机构,有的行为不够规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一些业者抱着追求暴利的心态进入金融领域,其并非诚信经营。对此类情形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主管部门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并有足够有效的手段,及早发现和制止问题的出现。
  
  因此,一方面要强调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强有效的监管。
  
  同时贺力平认为,在相关金融政策方面,我们强调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并不意味着银行吸收储户资金之后,就应将资金全部贷给实体企业。金融部门的业务由多个方面所组成,比如信贷;比如证券,包括其中的债券和股票,很多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直接融资。间接的情形还包括租赁和担保,等等。实际上,同一个金融机构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不能说金融机构除了贷款之外所做的事情都与实体经济无关。这个界限需要把握一个度,那就是来自金融机构,尤其是社会的资金最终有多少流入了企业部门。这个指标从总体上看,反映了在一国和一定时期,金融部门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这是大家都会关注的指标。本次金融会议里所提到的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概念,是力图表明金融部门的资金有多少流向了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很有参考价值。
  
  而在影响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相互关系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某些部门或领域,可能出现泡沫。所谓泡沫,意味着该领域或市场出现价格偏离价值、偏离正常社会供求的状况。这些泡沫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动,有时会影响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比如房地产部门,它是实体经济,但前提条件是,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处于正常状态,供求没有出现大量脱节,没有大量的主导性、投机性因素存在其中。
  
  如果出现很多所谓短期炒房者,伴随大量资金流入,这个市场就有了泡沫,就变成所谓的虚拟经济。因此,判断一个行业或部门是否实体经济,要看该行业或部门相关经济指标是否大体正常,而不能做简单划分。
  
  在回答加速金融多样化的综合配套改革,或者政策性融资机制与商业性机制形成的合力能否使中小企业获得可持续的支持这一问题时,贺力平强调中小企业的问题是长期性的和结构性的,不完全是中国所特有。通过现在推出的或可能推出的一些新举措,应该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但还需要一些程序性的制度调整,包括金融部门本身要更加开放,也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行为需要进行调整。企业信息或企业当事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及稳定性,也要有所改善。
  
  当前,决策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非常愿意通过政策方面的一些努力来缓和问题,但我们不应期望短期内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出  处:华夏时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