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钱还是要命?拿钱买路扩容

宋国青  2014-04-23


4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庆典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2014年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成立20周年,国家发展研究院安排了一系列的庆祝学术活动,4月19日为特别庆典日。林毅夫、张维迎、姚洋等参加了庆典活动。

在庆典的第三个环节“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论坛”,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有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论坛由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主持。以下为宋国青发言选录:

主持人:我想问宋老师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金融体系的问题,一个方面是说有很多金融风险,但另外一个特殊的现象,杠杆率很高,这里面是不是会有一个潜在的矛盾?

宋国青:我在想这个事情。这首先还有一个量上的估计,从数量上来看情况是挺紧迫的。我们去年的情况,我们净储蓄的概念下,中国有一些间接的数据推算有20万亿国民净储蓄,人均是14000人民币,大概2300美元。美国去年的国民净储蓄一共是3700亿美元,按人均计算是1200美元。中国的GDP总量上和美国大幅度缩小,但是总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去年是美国的55%,但是人均指标的差别更大了。

但是我们有一个人均指标,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指标,人均国民净储蓄率,是美国人均的近两倍。

这样就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能不能通过控制投资把储蓄率给控制下来?经过这么多年看下来,储蓄率和宏观经济景气不景气、投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长期来看储蓄率一直在上升,而且我们看不出有储蓄率明显下降的现象。这20万亿怎么办?你不投资?投资,一个是对内投资,一个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就是外汇储备,国际上利润很低,这和国内的投资报酬率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关系。

这样金融体制改革怎么办呢?我在想这个事情。我记得1980年代的时候,改革的时候,就有一个带电操作这个概念,就是不能停电搞改革。我们现在不但不能停电,而且还得提高电压,还要带电抢修,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想金融改革、建设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但是还得强调具体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储蓄量上是不是等不下去?去年是20万亿,如果今年比较正常的增长,差不多将近22万亿,21万多亿,这个情况下怎么办?我们现在说地方债务融资,把这个问题要改进,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债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要扩,但是20万亿的储蓄,股票融资融了多少?2200亿!他们说这是占国民净储蓄的1%,我们股票按市值算,能占到10%几,按照股票的发行价算也能占到小10%。总储蓄余额是这么多,股市增量占1%,所以这个情况在快速的恶化。

前些年企业利润增长得非常高,用企业利润来作为企业资本金,现在企业利润增长率一下下去了,利润增长率已经低于经济增长率,往后可能更低。所以企业资本金的来源下降,所以杠杆率是眼看着没有办法往下走。当然这里面要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我在想一件事情,能不能股市上用非常规的办法,解决股市融资的问题?股市融资比美国小好几分之一,这有不可比的因素。

比如说几年以前,我们用了一个对价机制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花钱买一条路,这个里面的道路不知道对不对,很难讲,但是有一条:非流通股流通了。现在股市一方面融资太小,另外一方面企业上市又排大队,特别热。企业已经是花了很多很多的成本去上市,还要排大队。经过这么多折腾以后,完了以后议价还很高,所以股市是严重的供不应求。这里面有共同利益就好办,股民怕上市压力大了以后估价下跌,政府决策方面也在考虑这个因素,怕影响稳定。所以股市融资还一直人为控制住了。

还是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把门打开,就像上一次交买路钱一样,把路买下来。发行新股,不受限制的给它发了?当然不一定用这样的办法。股民怕估价下跌,这个毕竟是要钱的,但是股市如果像我们刚才讲的情况,再扩大萎缩下去,在一定程度是要命的。要钱要命?我看还是交一点钱买个路过去就算了,长期看这是真要命的事情。

  
  出  处:中财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