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紧缩政策该结束了

吴晓求  2011-09-16

  欧美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的货币政策要考虑外部需求的变化,全面总量紧缩的政策应该结束了。
  
  从短期看,欧债风险要比美债风险大得多。全球金融市场未来还会出现大的动荡。中国A股不会独善其身,不过动荡波幅会小一些。总体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波动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是欧债,内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考虑外部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不是只考虑CPI的变化。
  
  CPI虽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导向性指标,但是在目前特殊条件下,要适当考虑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采取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政策,全面总量紧缩的政策应该结束了。
  
  当然,定量宽松并不意味着中国重走2008年的老路子。这次欧美债务危机对于欧美居民收入来说影响较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远远低于2008年。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调控不宜放松,但货币政策应当作出结构性调整。
  
  美债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美元、美债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和金融资产,一旦出现波动,中国所拥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美债信用评级的调低有利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对中国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则面临新的契机、新的可能。

  
  出  处:华西都市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