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基层的规划越重要

杨伟民  2010-08-02

  “我一直认为越是基层的规划越重要,因为直接规划了国土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是应该‘落地’的规划,但是目前我国县(市、区)的规划却不尽如人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出席成都市金堂县“十二五”规划评审会,听取指导该县的规划方案制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如何根据主体功能区实际规划“十二五”,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杨伟民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不要套用国家规划否则“上下一般粗”
  
  
记者:对于一个县 (市、区)的“十二五”规划制定,你有什么建议?
  
  杨伟民:虽然是个五年规划,但并不应该只是五年的事,而是管几十年、上百年的。在规划图上“画圈圈”时手要颤抖一下,不能轻易画,这一点在基层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30年,是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现在规划的每一步都要考虑得十分谨慎。如果随便把一片农田、一片水面“画成”了开发区,大搞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将来有可能会付出很大代价。对于规划的对象、范围、功能定位,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意味着如何发展、怎么管制。
  
  记者:就一个县(市、区)来说,如何依据各自特点来制定规划?
  
  杨伟民:县(市、区)规划不要简单套用国家规划的内容,否则就会“上下一般粗”。不要过多讲一般原理,这些对金堂适用、对成都对四川适用、甚至对全国都适用,应该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要对国土空间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如可开发的面积有多少,开发强度有多大,什么地方不能开发等等。
  
  现在,很多地方做规划时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口号过于响亮。超前规划不是口号响亮,而是要转变规划理念,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规划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见盼头。制定规划要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重视经济增长、产业选择,更要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民生改善等等,不能只看GDP。搞规划要体现科学性,体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编制“十二五”规划
  
  
记者: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杨伟民: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这个 《规划》中,已经把全国400多个县的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接下来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后,全国2859个县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就全部确定了。各县(市、区)的“十二五”规划要根据主体功能定位来编制,这对我国60年来的规划体制是一个重大改革,各县(市、区)的规划也将是一个不同于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全新规划,对各省市区、对各县(市、区)编制规划带来挑战。
  
  我之所以来看金堂这一个县的规划,就是要看看是否贯彻了主体功能区的理念,是否符合主体功能定位,还存在什么问题,国家应该如何给予业务指导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五六年之前搞了市县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四川宜宾市是主动申请搞试点的。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来看,这些市县进行的改革探索收效明显,他们的规划令人耳目一新,希望四川各市县的规划也能令大家耳目一新。
  
  出  处:《四川日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