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央行为何一再强调人民币不贬值?

易宪容  2015-06-0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出席“上海发展沙龙”发表题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的演讲中表示,没有必要靠人民币贬值应对经济下滑;A股市场势必进一步扩大开放;未来或更多通过公开读购买国债和其他新型工具投资流动性。也就是说,近段时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央行都一再强调,尽管人民币汇价会有所波动,但是政府却不是会通过人民币的贬值来救经济,在近段时间里,人民币贬值的概率十分小。

那么政府及央行为何一再强调人民币不贬值?易宪容认为,按照易纲的话,无论是一季度外汇占款减少,还是跨境资金流出比以往较多,这些都是资金流动的正常状态,是国内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针对美元强调回归的预期,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愿意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从而造成国际收支上的资金流出。但是,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来看,顺差仍然很大,因此,中国政府根本不会由于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大,而人民币贬值。也就是说,当前国内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的金融意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他们会持有汇率变化调整及优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国际跨境资金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解读。

易宪容强调,其实,央行一再强调人民币不贬值,最为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就如易纲所说,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逐渐地向前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则存在不小的风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在于使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增加了,也在于容易把中国的风险在全世界暴露。因此,如何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政府逐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政府为了救经济而采取货币贬值的方式,或人民币贬值,这肯定容易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因此,人民币不能随意地贬值。

易宪容提出,在这里,易纲的报告也向市场透露出一个十分清楚的信息,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中国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出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不是突飞猛进,更不会由于短期的因素让人民币贬值。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是中国的风险向世界暴露的过程。这就要求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就得把中国国内自己本身的问题处理好、平衡好,否则在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的冲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同样是内外经济因素如何平衡的过程。政府对此应该一直保持清醒意识。

易宪容还认为,人民币不贬值也与中国政府希望人民币进入特別提款权(Special DrawingRight,简称SDR)有关。特别是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就纳入SDR货币蓝子进入程序性的技术测算。如果人民币贬值同样是不利于人民币纳入SDR的。而人民币不能纳入SDR,不仅会影响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影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可使用性。当前人民币在全球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之低,国际市场各国银行持有人民币外汇资产债务之低都与人民币没有纳入SDR。而这不仅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影响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

还有,当前国内居民及企业之所以能够纷纷走出去,无论是旅游还是持有外国资产,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进入外国市场,这些都人民币坚挺及人民币不贬值有关。如果人民币贬值,这股大潮很容易逆转。因此,人民币还是不贬值好。

总之,对于中央政府及央行来说,在当前的态势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一个有利的选择,也是当前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我过去一直在强调,汇率的变化,其实就是国家利益的权衡。如何在国家利益的角度,确定一个合适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这应该是央行责任。

  
  出  处:《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