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业投入首先要提高支农效率

党国英  2014-03-10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增加农业投入首先要提高支农效率,提高精准性。
  
  李克强说,政府将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增加对粮油猪等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扶持牛羊肉生产。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党国英表示,我国粮食生产缺乏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劳动力成本过高。因此,完善粮食形成机制和补贴机制,粮价低时对农户进行补助;粮价高时对消费者进行补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一影响,这比维持高粮价来维护粮食安全要更好。
  
  在他看来,增加农业投入要提高支农效率,提高精准性,根据粮食产量或面积来补贴,而不是根据户口补贴。"具体方式还需要探索,目前还没有定论,最好的办法是按照市场销售来补给卖粮者,也即经营者,卖了多少补多少。提高补贴的精准性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他的方向是对的。"
  
  就如何提高支农效率,党国英建议调整目前的财政支农方式。目前,20多个国务院机构分散拥有"三农"项目资金的局面必须改变。"支农项目必须清理、缩减,支农资金应集中支持大类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要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坚决给一部分寄生在国家支农体制上的企业'断奶',让支农资金发挥应有效率。"

  
  出  处:中国证券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