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出一条新路

韩俊  2011-11-04

  连续6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后,如何保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怎样让农民丰收又增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新型农业现代化究竟“新”在哪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11月2日,记者在郑州独家专访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韩俊对河南总是另眼相看。他说:“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对维系国家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原经济区建设好了,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河南的农民致富奔小康了,中国的全面小康就有了有力支撑。”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顺势而为的重大决策
  
  韩俊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顺势而为的重大决策。作为一个政策研究者,我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当前面临着四个难得机遇。”
  
  第一是产业转移的机遇。目前沿海地区各种要素成本都在明显提高,很多产业需要进行梯度转移。河南各种要素具备,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第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河南要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超前发展,尤其是在科技“产学研用”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第三是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没有城镇化引领和支撑,一个地方的崛起是不可能的。河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的空间很大。第四是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正在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河南应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尤其是培养大批高阶蓝领。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出一条新路
  
  有了大好机遇,韩俊认为,还要真抓实干,把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韩俊说:“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思路,中原经济区建设应该走出一条有中原特色的新路子,就是工农齐步走,城乡一体化,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韩俊说,中原经济区建设离不开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应该齐步走,在新型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粮食生产绝对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同步推进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就业管理等,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原经济区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树立一个理念,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分好“蛋糕”,让老百姓在收入、就业、社保等方面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实现平衡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看到河南提出“新型农业现代化”,韩俊说,这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新型”理念的省份。要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河南必须在粮食以及农产品转化加工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高效农业体系,发展精深粮食及农产品、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严格把住安全质量关,努力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河南已经拥有双汇等很多知名食品品牌,小麦的精深加工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我相信,河南一定会做好这篇大文章。

  
  出  处:《河南日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