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中国经济新常态

厉以宁  2014-07-09


新一轮改革已长达7个月,厉以宁认为收入分配制度、国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城镇化建设改革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

谈“新常态”:兼顾增长率与增长质量

问:厉老,我们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经常说,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出发,要适应新常态,然后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您如何理解这个经济上的新常态,您又如何建议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平常心态?

厉以宁:因为讲在这个之前一段时间,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说不正常呢?因为当时由于受到国内的经济的影响,接着又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等等。所以说我们为了防止自己GDP的下降,就采用了增加投资,放宽银根这样一些措施,这样造成了一段时间内都在9%、1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这个属于不正常。要进入到一个经济稳定的增长状态,GDP增速不一定要太高,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就行了。所以,这样的话就进入到我们要转入常态。

转入常态的化,按照中国当前的情况之下,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也许7%左右是属于比较高的,但又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我们的关键在调结构。如果经济增长质量不好,结构始终没有调,不仅是成本会越来越高,产品的销路就越来越窄,而且可能错过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应该这样来看。所以,经济增长的质量比经济增长率本身更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问:那您觉得对于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以及我们大众来说,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所谓的平常心态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

厉以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个平常的心态应该是三个方面的。第一,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根据我自己的产品,根据我的技术进步程度,我能够占领市场,动力主要靠创新。第二,对每个企业来说,要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新形势变化表现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意味着消费者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参与程度越高,消费者的选择是当前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这个新的变化,还跟过去一样,很可能一会儿就到产品的滞销,一会儿就被别人所赶上了。第三,每个企业管理是有潜力的,营销也是有潜力的,市场是靠人来创造的。按照这个想法,所以,管理会有个改进,营销有所变化。我相信企业就处于常态了。企业不要求太高的增长率,但要求稳扎稳打,看准了市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努力,会有成果的,这就是平常的心态。

问:您刚才提到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可能GDP的增长保持在一个7%的状态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但是之前我们看到前几年我们的GDP增长都是达到8%-9%的区间状态的,您也觉得在前几年的形势之下,那样的一个形势是很合理的。最近,我们看到有一些机构他们也发布了一些关于中国GDP增幅的预测,大概都在7.5%左右,明年可能会降到7%,您觉得您的7%是定的比较低吗?

厉以宁:不低,在全世界来说仍然是高增长的。另外,一个国家的增长有一度可能高,但时间不会拖太久的,长时期来看,能够今后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我们保持7%,甚至是6.5%-7%,这个跟中国整个的变化能够相适应的。为什么?第一,在全世界来说绝不是低的。第二,我们重在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本身是限制你增长速度的,你单纯为了增长速度把结构调整放到次要位置的话,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将来会后悔的。还有第三点,今后的产品并不是以其数量为准,而是要质量。增长同样的,不是靠增长率,而是靠增长的质量,把这个问题把握住了。所以,能够今后在十年之内都能保持6.5到7,我觉得挺好的个。

另外一点,单纯图增长率高它有几个大损失,第一个是环境是不是能保护的那么好呢?环境的毁坏程度如果加大的话那也不行,第二资源的消耗率怎么样,有些稀缺资源拼命的用,土地就是个稀缺资源,拼命用,用完以后怎么办?还有一点,跟这相适应的得有一个熟练的机工队伍,你熟练机工队伍没有形成,靠原来的劳动力他能够适应这个长期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目标吗?也不一定。所以,要加快培养当前需要的熟练机工人才,这样的话,6.5%-7%对一个长期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出  处:新浪财经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