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成功与否取决于什么

陶冬  2013-10-1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于9月29日正式挂牌,这在中国的政策开放史上必能占有一席地位。尽管自贸区尚有大量细节未明,开放的路程充满挑战,但是此举对已经停滞近十年的改革开放,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自贸区的最大看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中国各地政府惯于事先管理,死抱审批大权,而在自贸区政府让出审批权,注重事中与事后管理,将精力放在监管上。这个在管制理念上对于中国堪称革命性的,而且强调“可复制性”,一旦自贸区试验成功,便分阶段向全国推广。笔者以为,这是习李体制在政府职能改革上的初啼,很可能对今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走向带来深刻的影响。
  
  第二大看点在于向外资和民营企业大面积地开放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坎。自贸区内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要不在政府明文限制之列,外资、民企便可与国企一起竞争,政府只负责备案,无核准权。此举旨在引入多元化竞争机制,推进服务业国际化。
  
  第三看点在金融创新,在区域内实行利率市场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并准许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此项政策争议最大,风险也较高,预计推进速度会比较缓慢。相对金融业,金融服务和离岸业务的发展相信会更快。
  
  最后一个看点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技术、品牌、服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营运中心,提升船运服务能级。
  
  四大看点中,笔者断言转变政府职能的意义最大,对整个经济的潜在影响也最大,北京的决心更大。剩余三大看点,均有新意,不过“魔鬼在细节中”。自贸区概念是自上而下推出的,甚至李克强总理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内阁中通过。细节的设计和政策的执行,掌控在职能部门手中,也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
  
  自贸区28平方公里的土地,应该看作一个离岸中心。它与上海/中国的关系,好比香港与深圳/中国的关系。它在理论上拥有香港式的独立、自由,海关、边境、政策和管理将其与本土经济隔离,不过它既没有香港立法会那种扯皮,也没有香港引以为傲的法治基础。
  
  自贸区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细节的执行,取决于新型的管治与法制,取决于北京的决心与智慧。  

  
  出  处:中国证券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