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安倍经济学的最大敌人

陶冬  2013-12-12


  日元重新进入贬值轨道,同时安倍政府开始推出部分改革措施,在沉寂近半年之后日本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安倍经济学到底能够给股市带来多少喜悦,为实体经济制造多少动力?
  
  日本企业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加24%,其利润势头相当旺盛。但是近年罕见的盈利能力,不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市场占有率提高之上,而是主要依靠人力成本削减所达成的。在过去两个季度,企业盈利平均每季度增加2.8万亿日元,其中1.7万亿来自大幅降低人力开支。在第三季度中,日本公司员工人数同比下降3.8%,人力开支下降5.0%。
  
  战后婴儿潮时出生的工人已届65岁退休年龄,逐步离开就业大军,工厂的补充比率明显低过员工流失率。强制离职员工返聘或新聘员工的工资、福利,较之前水平低出一截。企业将部分功能外判给承包公司,而承包公司的薪水与福利较差。年轻人就业难问题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个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改变。
  
  企业在聘请、薪酬、福利政策上的改变,为其业绩带来了"人口红利",人员开支在企业总支出(包括经营盈利、资本折旧和人员开支)中的比率下降到66.5%,接近历史低位。开支下降、盈利上升对公司股东来讲,无疑是好事,但是对于日本经济,却是坏消息,对于安倍经济学,更是最大的成功障碍。
  
  安倍的革新政策,要想将成果成功地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经济,必须改变人们对就业与收入的预期。通缩预期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推迟甚至打消消费计划,而此预期的核心就是收入预期及物价预期。收入预期不振,消费意欲一定低下,缺少销售市场企业自然不愿投资,从而弱化对劳工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安倍经济学通过汇率变化,加强了企业的出口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至今并未激发就业市场的活力,也没有使企业对投资的长期前景变得乐观,因此收入预期和就业预期仍然停留在通缩思维上,消费者收入在经济中的占比不断萎缩。
  
  就业与收入,是安倍经济学各项经济刺激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阻塞点。少了就业与收入,安倍式的复苏不过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缺少持续发展的根基。不过日本股市对汇率的负相关性,却十分良好,日元跌,日本股市例涨。
  
  日元似乎进入了新的贬值轨迹,它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应该没有对股市的那么好。  

  
  出  处:上证博客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