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退却不可宽恕

胡祖六  2006-12-14

  本周,美国财长汉克·保尔森将率高级政府代表团来华,展开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保尔森的前部下、高盛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先行抵京。
  
  多年前,这位不喜争论的经济学家曾锲而不舍地为中国入世大声疾呼,将自己置身论战中。恰逢入世5周年之际,胡祖六在12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数小时专访,坦陈所思所感,以纪念这个改变中国和世界的重大事件。
  
  在1990年代,很多人持的观点是入世对中国长期有利,短期有风险,比如汽车行业会面临灭顶之灾。我对这个看法很不以为然。无论是从国民福利的角度、从效率的角度,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广为证明了--只要参与国际贸易,国家就会享受到很多好处,效率会广为提高。何况中国还有附加的好处--1990年代末,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这些敏感领域的改革进展艰难,面临很大风险和难度,加入WTO,可以通过引入国际规则来推动改革。
  
  所以,从技术层面,加入WTO有贸易上的好处,从结构改革层面,改革和开放缺一不可,两者并行不悖。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只有加入WTO后,才能够利用市场化改革,使很多东西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比如法治、政府透明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等。
  
  对于WTO,国内当时有着巨大的意见分歧。经过严肃的思考,但我至始至终坚信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利大于弊,中国应当锲而不舍推动此事。在加入WTO的漫长过程中,我一直在呼吁,写了非常多的文章,因为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块重要里程碑。
  
  中国必须融入全球经济秩序中,这是我的坚定信念。中国不能成为全球化中的一个孤魂。如果闭门造车,在一段时间也许能实现高增长,但道路会极其漫长,而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之路也会变得遥遥无期,只有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跳跃式的发展。在银行改革、资本市场改革这些问题上,我都是持这个观点。
  
  有很多人担心进一步开放会带来外资对民族工业的冲击。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又不笨,为什么害怕?闭关锁国是无法培育出国际一流企业,只能让一些低效率的企业苟延残喘,完全无益于整个民族利益。比如中国入世前,汽车产业关税是世界最高,高关税对低效率的厂家有一定好处,但对消费者有何好处?以前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象可以拥有汽车---车是高干才有的奢侈品,现在入世5年了,越来越多中国中产阶级都可以拥有自己汽车了。私家车价格越来越便宜,品种选择越来越丰富,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勃勃生机。
  
  贸易改革之所以遇到很大的阻力,是因为得益的老百姓一般不会呼吁支持,他们是得益的但又沉默的大多数,而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四处游说,把改革成本无形地夸大。
  
  当然,一个大国的变革非常艰难,在某一个局部、某一个地区、某一特殊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短期成本,但只要坚持有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理念,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整体效率会提高,付出这些短期成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尽管中国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人均GDP的排名还是全球130多位,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悲哀。每个中国人都要时时有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入世5年来,中国经济越走越强,如日中天,这是我们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事实上,近两百年来和西方交往的过程中,现在应该是中华民族最有自信的时候。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地位,中国发展这么快,我去欧洲、去美国,去国会演说,告诉外国人,让他们不要担心,中国的崛起是共赢的,不是抢掉你们的饭碗,抢掉你的份额。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世界为中国的崛起而惊讶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人自己在担心开放带来对民族产业的冲击,其实这些担忧没有根据。在这个全球共赢的局面中,中国是最大的赢家,事实上,在和西方交流,现在我们完全是得益的,应该是别人害怕我们。中国的崛起已经在全球产生了深远不可思议的影响,我们应该大胆的、坚定地坚持改革和开放。
  
  我可以断定,没有WTO,因为成本的考虑、各方面的阻力,中国政府一定下不了打开大门的决心。有了WTO,才促使我们能够背水一战。
  
  我们不能犹豫,往后退却不可宽恕。
  
  出  处:南方周末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