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几年经济增速都会在8%以上

陈东琪  2013-01-30

和讯网:还是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目前有些人说中国的经济也是出现了一个拐点,您感觉拐点已经到来了吗?向上开始了吗?
  
  陈东琪:季度拐点已经出现,去年三季度GDP是7.4%,是2010年一季度11.9%见顶之后十个季度的下降,7.4%是一个季度性的低点,所以去年第四季度涨到7.9%,加速了0.5个百分点。年度拐点还要看一看,因为2012年是7.8%,2013年按照我们的预计会高于去年7.8%的水平应该会在8%以上,但是不会以上很远。理由是国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汽车消费、旅游消费、房屋装饰、文化方面的消费。为什么消费能够在三季度是13%左右,到四季度最近都是在14%以上,为什么消费需求能够好起来?主要是几个原因:
  
  第一,一是收入比较好,我们去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出现两位数增长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比繁荣期都还好,稍微增长快。但农民的收入增加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一方面是农业劳动力的价格上升了,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农民的生产活动比较好。当然也包括农村的人口在下降,所以农民的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在增加。收入增加他的购买能力就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仅仅是10%的增长扣除物价以后,所以不仅农村的收入有两位数,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接近两位数的增长,这是支撑国内消费型需求能够回升的很重要的标志。
  
  第二,由于国内的消费止跌回升带来的投资,2009年那次投资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带动,这次投资主要是消费型产品的生产带动的。当然也有公共设施,比如说高铁,300万以上城市修建地铁,当然也有军工,但是更多的是家庭的耐用消费品比如说节能家电、汽车,就是与家庭的消费有关的这些制造在增加。所以,带来消费型的投资增长。
  
  去年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还跟出口有一点关系,去年上半年整个都不好,美国的形势也不好,所以我们对欧对美的出口都是下降的。但四季度对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的经济房地产回暖,金融需求增加,美国的制造业活动比较好,美国的消费信心比较好,即使这次财政悬崖给美国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市场还是比较平稳的,说明美国的经济在去年GDP增长1.3%以后也是触底回升了,比中国还早一个季度,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使得我们出口型投资增长四季度比前三季度要好一些,这带来了我们三大需求国内的消费、投资、出口,整体都是有回暖迹象。从需求角度来讲,中国经济应该是出现了时间差,经过10个季度的下调,一季度是11.9%,到2012年三季度是7.4%,出现了季度性的回升,今年如果延续季度性回升,经济增长应该会高于去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出现了拐点的迹象。
  
  和讯网:您感觉今年的GDP增长会达到什么样的速度?
  
  陈东琪:应该是在8%以上。当然它可能不会很快,因为毕竟这个时候每一次经济周期性回升刚开始都会比较慢,需求扩大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经济会在去年7.8%的基础上,在2013年要加速0.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加速0.5的话应该会有8.3%左右的增长水平。
  
  和讯网:如果说出了今年经济增速明年、后年还需机会回升吗?
  
  陈东琪:我的观点是,201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中周期的结束,80年代一个周期,90年代一个周期,本世纪头10年,2012年一个周期,2012年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十年周期,今年开始是第四个十年周期,所以应当会有几年的经济增长的上行,不只是2013年比2012年回升0.5个百分点左右。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这样的,今后几年都会有稳中回升的态势。当然和2002年到2007年的回升周期不一样,没有那么大的强度。因为那个时候出口力量很强,刚刚入世,入世以后整个国际市场是中国产品进去是很有比较优势的,现在相对来讲我们要有这么快速的增长压力会大一些。
  
  第二,前十年我们的城市化速度是比较快的,去年超过了52%,在1995年我们还只有30%以下,所以前十年的城市化速度很快。在未来周期头几年城市化速度应该还是保持比较快的水平,但与2002年和2007年相比可能还会慢一点,因为粗放型的变化应该在慢慢地衰减。同时,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前十年进展非常快,大规模的各个地方的投资,今后十年会少一些,但是整体还是一个回升态势,所以我说2013年以后会有连续几年的上升期。
  
  和讯网:刚才有老师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超过美国,对此您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还会有那么快速的增长吗?
  
  陈东琪:制造业从增长速度来讲美国,从总体的实力来讲没有超过。第一是美国的制造业主要是产业链的中高端,高端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中国还只是由低端向中端迈进,有一部分是高端。
  
  和讯网:产值据说已经超过了。
  
  陈东琪:当然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也可能有一些还是有重复的东西,因为我们各大开发区、各地方经济这种统计基础上和美国的直接的完全市场化行为还是有一点差距的。所以无论是从实力、技术含量、竞争力来讲,还是从高质量的增长角度来讲,中国还没有超过美国,只是我们的增长速度很快,我们摊子铺得很大。
  
  和讯网:您刚才说有重复计算的因素?
  
  陈东琪:在制造业里面,因为我们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对美国来讲还是低一些。
  
  和讯网:好的。您刚才说重复计算有一个数量的例子吗?
  
  陈东琪:这个就不具体说了。
  
  和讯网:现在中国的外贸和内需哪一个更加重要呢?
  
  陈东琪:两个都重要,当然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讲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内需的持续增长,外需也很重要,因为中国的产业构成特别是制造业部分我们在国际上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比较优势。加上我们这么大的产能完全要靠国内居民目前的发展收入、消费这种阶段来消化,应该还会有剩余。所以这个时候的出口国际的空间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从中国整个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内需特别是消费型内需是我们要来持续努力来扩大的。从GDP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来讲,主要是要老百姓得到这个好处,所以也更注意扩大消费型内需,哪个都重要只是从不同阶段来讲可能有一个侧重点,我们下一步应该是更多地在政策安排上,在实际的措施推动上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这个内需的增长应该是实现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很关键的一个动力。
  
  和讯网:他们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改革红利增长的,您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陈东琪:这个话当然也对,但是改革红利在不同时期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我们主要是农村改革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释放,农产品原来是短缺后来发展很快,我们很快地出现了粮票、布票,那就是因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推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生产量的释放。
  
  和讯网:现在我们是?
  
  陈东琪:现在我们的改革相对于80年代、90年代强度是弱一些,但是2002年-2007年的增长是两位数以上。所以不同阶段的强度有差异,整个改革应该说推进了,只是说最近一段时间的改革相对我们应当大家期望的角度,有的可能是有一点拖后腿,比如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市场体系方面特别是地方之间市场的分割,然后是民营经济的准入等等。现在我们地方市场各个地方要素流动不是完全充分的,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政策措施。所以放在一起相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求来讲,中国的改革应当说还是有很大的预期空间的。  

  
  出  处:和讯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