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亟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服务创新

2007-08-17

  在上周六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主办、南方日报社协办的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围绕“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等数十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服务与创新等多个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报特辟专版,撷录部分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宋海:致力于建设多层次金融体系满足农村发展多元化要求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此次论坛对于推动我省乃至全国金融改革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金融改革作出一系列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改善农村服务。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要适应“三农”发展的要求,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农村金融体系犹如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金融体系也应如此,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互有分工,是一个立体化的体系,因此要建立、健全符合“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农村市场发展的体系。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主力军,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承认历史,尊重现实,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能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贷款风险定价机制、转移机制等在内的完备配套,建立科学有效地金融运行机制,按照服务“三农”的社区性金融机构的定位,逐步形成以县市为代表统一法人的基本格局。条件成熟的时候,在不改变服务“三农”的前提下,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三是积极引导邮政储蓄服务“三农”。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发挥邮政储蓄的网络优势,面向“三农”开展业务。建立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畅通农村与外界的资金结算渠道。四是鼓励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和创新。按照国家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的安排,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立足自身市场定位和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小额农贷、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并根据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五是积极鼓励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与交流,农村金融机构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业务优势,彼此间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加强业务合作与交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甚至可以鼓励和允许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副业经营。
  
  精彩观点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要适应“三农”发展的要求,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五个方面下工夫
  
  ■专家献计之1 詹姆斯·莫里斯
  
  政府应补贴农村小额信贷
  
  今天我要讲的关于经济学的一个案例,特别是孟加拉小额信贷,我会做一些分析。我们知道,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是由尤努斯博士创建的,他去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家银行运作特点如下:一是主要提供个人小额信贷,尤其是对于妇女的贷款,占到的比例是97%;其二,这种贷款不需要抵押,唯一的条件就是借款要投入到投资上,借款人要证明用来购买设备或者其他的活动,在未来具有盈利或创收的能力。当然,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贷款形式,但是这种无抵押贷款是主要的方式;其三,他们借款的利率在20%左右,银行的钱来源于存款,存款的利率是10%,因此借贷之间的差价只是10%。当然还有其他贷款的方式,比如对贫民的住房贷款是8%,学生的贷款是5%,还有一些流失人口是无利率的贷款。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证明了进行小额信贷一样可以盈利。最后,我想说一下,乡村银行的价值并非体现在盈利上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应该对这些活动进行补贴。很明显,政府在乡村小额信贷当中应该发挥一些作用。
  
  ■专家献计之2 黄达
  
  发展农村金融要尊重群众创造
  
  农村金融是一个大问题,金融领域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近年来大银行的光彩把农村金融掩盖下去,但其重要性还是有目共睹的。
  
  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多,首先一个是关于信用的概念,信用合作本来是好的理念,但是自从我国50年代成立了信用合作,应该说是一个问题机构,而且花了那么多年,信用合作的概念、条条框框束缚了我们的改革。二是人们意识上对于高利贷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学者对高利贷的研究较少,群众也对民间金融采取远离的态度;现阶段应该正确地面对、引导、调节和利用民间金融,从政策上也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三是改革过程中,政府过多地依赖于自己所能够指挥的银行力量,想依靠几项政策措施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再加之其他原因,导致我们的农村金融改革非常落后。
  
  发展农村金融,创新理念、深化改革是极其重要的,创新理念、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这是中央非常强调的,同时还要尊重基层群众的创造。到底农村金融怎么走,这不是依靠理论就可以解决的,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解放思想,能够尊重群众的创造,那么我们的农村金融一定能逐步跟上。
  
  ■专家献计之3 罗继东
  
  “一行两制”可做大做强农信社
  
  作为一名农村金融的实务工作者,我想谈谈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四个字,“一行两制”。为什么要提“一行两制”?初衷就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问题,也解决农村行政的历史包袱问题。所谓“一行两制”模式,就是把我们省里好的信用社,把城镇化程度高的信用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城镇化了,但还要说他服务“三农”,涉农贷款的比重不到5%,却还要叫信用社,因此,把省里已经参与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好的农村信用社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法人的商业银行,让它做大做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赚钱、可以发展;第二有利于“三农”、服务于“三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第三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而另外一“制”就是把贫困、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比重大的地区农信社,重新进行审核,仍然维持独立的法人地位,然后我这家商业银行就控股这些贫困落后地区、涉农比较大的合作银行、商业银行,把先进的模式植入到两级法人的体制里面去,并对他的董事会、理事会、主任进行监控,通过信息的对称来解决经营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把“一行两制”植入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当中去,可以通过5—8年的努力,真正解决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真正解决农信社的出路问题。
  
  此外,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几年以后都可以具备成立经营控股公司的条件。我们要帮助农民、帮助“三农”解决金融问题,通过金融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因此我们要成立金融控股,大家入股来干自己的事情,通过这些渠道我们就可以做大做强。
  
  ■专家献计之4 龚明华
  
  发展农村金融要强化政策激励和引导
  
  发展农村首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原则,坚持按市场原则推进改革,强调政策激励和引导。具有商业可持续条件的,通过商业金融予以满足,对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可以转化为有效需求的,发挥商业的作用。对于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和盲区,要引导发挥其他各种形式金融组织的作用,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
  
  其次,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外很多国家在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把这些政策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实施公共支出的倾斜和税收优惠政策,还有一个方面是采取差别化的金融管理政策,包括像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比方说实行差别化的存款经济制度等;还有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比方像在落后地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充分结合我们的国情,建立、健全、加大对“三农”服务的扶持体系和运行机制。比方说我们可以对农村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给予一定服务的财政贴息,实行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最后是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给予良好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同时,要创造新型的农村担保机制和方式,积极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的范围;此外,要改进措施,为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便捷的资金汇兑制度,拓宽支付服务渠道,方便农民支付。
  
  出  处:南方日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