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建立包容性经济体制

韩俊  2013-12-24


  12月2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一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主持并发言。
  
  此次参加学术交流的五位外宾均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分别为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前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托尔斯滕·佩尔松,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委员约翰·哈斯勒,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菲利普·阿奇翁,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
  
  韩俊表示,今后十年是中国改革最关键的时期。中国领导人讲,改革就是拿刀子割自己的肉,要打破既得利益的格局。这为当代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本。如果中国的改革成功了,相信一定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然,这可以是中国人自己研究,也可以是像阿西莫格鲁教授这样的人来研究,这是开放的。 ”韩俊说。
  
  韩俊还表示,中国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中等收入陷阱,现在要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比前三十年更多、更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部署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涉及十五个领域,六十个方面,有三百多项改革。其中提出要建立体制,破除体制。既要"破",又要"立"。绝大多数方面都是改革和创新。
  
  会议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到《决定》,韩俊表示,《决定》中最重要的内容可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首次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称为基础性策略,现在就是更加市场导向。第二,把组建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物质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就是将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的福祉放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第三,强调要推进整个国家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标志。”韩俊表示,中国一直强调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国防的现代化,现在又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治理不是国家的统治,而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更加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治理的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方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体现更加包容,这是中国今后改革的核心思想与方向。”韩俊表示。  

  
  出  处:《证券市场周刊》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