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风险在不断加大

王一鸣  2006-08-1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日前在第一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表示,目前来看,PPI、CPI都有上升的趋势,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存在,并在不断加大。
  
  尽管7月份CPI指数涨幅比6月回落0.5个百分点,结束了3月份以来涨幅一路上行的势头,但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了3.6%,创下年内最高增幅,作为先行的物价指数,它反映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在加大。王一鸣表示,作为当前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过剩的流动性总会找到释放它的出口,不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只要流动性过剩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就存在。这是一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
  
  他认为,当前价格水平之所以能保持稳定,通货膨胀率还能保持相当温和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释放了国内的生产能力,使市场供给得以增加,在此情况下,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使其生产成本难以转移到产品价格上。与此同时,要素市场全球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宜的生产原料,生产成本也因此下降。
  
  在王一鸣看来,中东局势不稳定,国际原油价格可能再度上涨,由此输入的成本可能带动国内CPI指数的上升。但同时,CPI也有下降的因素。国内农业丰收使粮食价格存在下调的压力,而CPI指数权重的三分之一和食品有关。
  
  “综合来看,结合当前过剩的流动性,CPI指数上升压力大于下行压力。”王一鸣预计,全年CPI涨幅可维持在2%左右,大幅上扬的可能性较小。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存在的诸多问题,王一鸣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问题症结所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相结合,导致大量的境外资金以各种渠道流入我国,而外汇占款增加则成为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持续增加,加大了银行放贷的压力,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还使得政策效率受到影响。
  
  为此,王一鸣认为,动用汇率政策非常重要,应加强国际收支管理,进一步推行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同时动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措施收缩流动性。
  
  出  处:证券时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