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开放中受益胜于东欧 |
钱颖一 2011-02-21 |
“在开放的情景下,当模仿能力超强,开放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在财新经济学家圆桌对话--“转型之鉴”作出如上表述。
钱颖一认为,开放性经济对中国和东欧国家经济产生作用的机制和渠道很不一样。他认为,如果仅限于谈增长,短期来讲,中国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从开放中受到的正面影响,比起东欧国家要大得多。
欧洲复兴银行发布的2010年《转型报告--复苏与改革》指出,东欧国家经济增长遇到的问题是经济账户赤字较大,金融体制过度依赖国外融资,本国融资太少。因此,东欧国家目前需要更安全、更强有力的增长。
中国则相反。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同时,中国主要依靠国内融资,外资在整个融资总量占的比重很小。
钱颖一分析称,这跟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均从1998年金融危机吸取教训,“大家都知道得靠自己的经常账户积累,靠自己储备积累,才能抵御金融危机。”钱颖一认为,有了这样的宏观基础,加上最近一二十年的技术进步,使得中国生产边界大量外移,“一下就有很大潜力增长。”
地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东欧国家更多受到欧盟影响。“也许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钱颖一指出,由于向往加入欧盟,给予东欧国家过大的转轨动力。
其次,技能和教育是否与发展阶段匹配也是开放带来不同结果的原因。按照《转型报告》中的教育指标来衡量中国的水平,中国是不如东欧的。但是,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恰好需要这种教育水平,有较强的复制能力,使得中国出口较高。尽管东欧的教育水平高于中国,但是,相对于东欧国家的发展水平,其教育和技能成了制约经济的因素。
钱颖一指出,中国人的模仿能力超强。在开放的情景下,当模仿能力超强,开放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尽管中国的制度因素不理想,但是,把开放和技能考虑进去,并且这种技能适应特定发展水平,经济还是很有生产力的。
至少从表面来看,开放让东欧国家走了“霉运”。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国家出现大衰退,就跟突然开放非常相关。“开放之后,外资进入,把匈牙利银行全都收购,资本就流入了,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没什么不好,但是,这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是没有想到的。”
此后,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很不错,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东欧国家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其他国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