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炒作自贸区因金融市场发展红利不及预期

易宪容  2013-11-11


  凤凰财经综合 经济学者易宪容在东方日报刊文称,当前全国不少地方都炒作自贸区的设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不够,特别是金融市场。如果整个市场开放度高,金融市场的制度发展红利并非如预期般大的话,申请设立自贸区的地方就不会那样多。
  
  以下为其文章全文:
  
  上海自由贸易区热已燃起熊熊大火,无论是相关概念股或区内房地产价格,到各地政府如火如荼申请不同特色的自贸区,都表现出这股热火已蔓延全国,再烧下去,将会严重危害中国整体经济健康成长。
  
  这股自贸区热很大程度与社会短期暴富心理有关,无论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及居民,都希望本身的自贸区,能够如当年深圳和浦东新区一样,通过制度优惠造就高速增长的经济繁荣,获得更多利益。
  
  制度红利大不如前
  
  可是,当年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成立的环境和条件,与当前完全不同。当年是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社会利益呈现更多的是整体性,任何改革或制度优惠都容易显现出巨大的制度红利。目前情况就不同,市场概念早就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利益十分分化,不仅政府希望制度优惠方式溢出巨大红利并非易事,而且当红利溢出时,其他地方不是据理力争,就是以最大可能模仿。
  
  比如,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除非金融改革有重大进展,否则其他方面的制度优惠红利不会太大。但是,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地方要打出一个优惠缺口并非易事。同时,全国各地正在或计划申报的自贸区如雨后春笋,地方政府不管自己条件如何,都希望分一杯羹,自贸区热将会如早年高科技开发区热一样在全国开铺。
  
  上海自贸区宣布成立后,地方政府欢欣鼓舞,认为这将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但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核心内容仍不确定,市场却把相关股票及住房价格炒得火热,房价已飞天,整个区内的经营成本早就上升了,对上海自贸区健康发展相当不利。
  
  金融市场开放不足
  
  当前全国不少地方都炒作自贸区的设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不够,特别是金融市场。如果整个市场开放度高,金融市场的制度发展红利并非如预期般大的话,申请设立自贸区的地方就不会那样多。
  
  政府要全面检讨相关制度,特别要反思对内地金融市场的严重管制。如果政府能放松管制,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制定更多保证市场秩序建立的制度,全国所有地方都可分享成果
 

  
  出  处:凤凰财经综合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