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应温和进行

汤敏  2010-06-04

  6月3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房价这么高,也该降一降,不过,“房地产不像股市是几天时间就可能噼里啪啦全下来了,而且2009年房地产业的火热形势使得开发商回笼销售款的情况还不错,积累的现金比较多,因此会撑一段才开始出现回调的局面。”汤敏说,当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崩盘前撑了整整一年,不过中国的房地产回调不一定会造成崩盘,因为过去几年政府就一直在干预。
  
  “中国和日美面临的情况像,但不完全一样,泡沫一定有,但不一定是最高阶段。我希望调整能以比较缓和的方式进行,比如三五年调整到位,不要一两年内房价跌幅超过20%-30%,这样就能争取让房地产实现软着陆。”他说,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一定要吸取日美教训,绝不手软。
  
  他同时建议,应该通过调整通货膨胀的问题调房地产,打破现在这种没有清晰目标的房地产调控方式,“调控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调控的效果有可能不到位或者调整过度。政府应该跳出原先的思路,那就应该先清晰目标,以便评估调到什么时候算是到位。”
  
  汤敏说,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信息比较混乱,很多领域都缺乏可以衡量的量化指标,就连2009年房价到底涨了多少的问题,谁也说不清,统计局,发改委,住建部都有自己的指标,各自为政,究竟参考价值有多大也难说,有时难免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差异很大。
  
  “调控应该是非常精细的。”汤敏说,政府亟需学习国际经验,先建立一套权威的指标体系,比如房价涨幅的统计中,不应该把经济适用房放进去,和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大的别墅也不放进去,主要跟踪普通商品住宅的价格变化情况。
  
  “最好是有一个价格调整的正常区间,举个例子,房价增幅在-20%到+6%之内,都属于在正常区间内波动,我就不去管它,直到价格跌幅超过20%,或涨幅超过6%,我才出手。”汤敏解释为什么定6%和20%的标准:6%是因为去年人均收入增长9%,比年人均收入增幅稍微低一点,老百姓容易接受;而20%则是基于房价跌幅在20%之内一般不会影响到银行的金融安全。
  
  他还强调,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区别对待,不应该一刀切,现在的利率、首付等调控政策,往往是北京上海感冒,全国跟着吃药。“对于那些没涨起来的地区,为什么也要调?他可能根本不需要。而那些涨太多的地区,可能这些政策的力度还不够呢。”
  
  此外,有全国性的房地产指数[3525.01 1.32%],也应该有每个城市自己的房地产指数,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利率和首付可以定高点,反之亦然。
  
  汤敏说,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解决办法,“与其在黑暗中摸索,不如想出一些方法。细节可以设计,但如果没有这套东西,早晚就要出问题,不是泡沫就是崩盘。中国必须要学会避免美国,日本的前车之鉴。”
  
  出  处:经济观察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