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填补风险转移金融工具空白

巴曙松  2015-03-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从风险管理的策略类型来看,金融市场工具主要有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等四种。中国的金融市场工具应当说已基本具备实现前三种风险管理策略的主要条件,例如,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基金投资组合的方式实现,风险对冲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来实现,风险规避可以通过选择风险低的产品(比如债券)来实现。然而,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转移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期权的非线性和多样性可以允许投资者自由地选择承受的风险与转移的风险,填补中国股市缺乏风险转移的金融工具的空白。

期权买方通过支付权利金买进期权达到了转移风险的功能,而期权卖方则通过卖出期权承担风险而获取了收益。例如,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如果担心股票市场下跌可能出现亏损,就可通过买入认沽期权的方式来转移股票的下跌风险,如果到期现货市场出现下跌,则投资者可以通过执行期权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在成熟市场上,期权这一工具通常被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甚至大型实业公司当做一种特定的保险工具,用来管理和保护其现货头寸。根据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94%的公司使用衍生品来管理和对冲经营性和系统性风险,超过30%的公司使用权益类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股票期权相比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具有更为精准的功能优势,在股票期权推出之后,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上的股票期权的标的物范围可以发展得更广泛,对于单个股票或者少数股票组合的保护能力更强,若投资者持有大量头寸的单一或少数股票,则股票期权将是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巴曙松强调,期权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投资者转移风险,也可以作为投资工具来增强投资者的收益。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养老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往往长期持有大量的股票,通过采取备兑开仓策略(即在持有股票现货的基础上卖出认购期权的投资策略)可以起到增强收益的效果。当股票市场下跌时,备兑策略可以用权利金平滑损失;当股票市场上涨缓慢时,备兑策略也可以通过权利金来增强收益,股票期权的推出将为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金)提供重要的风险和收益管理工具。

巴曙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期权代表的是投资者对市场未来的看法,期权的双向交易等特点可以实现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衍生品市场投资者一般可以分为投机者、套利者和套保者等。对于投机者,他们进入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会尽可能多地搜集和评估市场信息以预测现货市场的未来趋势,从而利用衍生品市场的杠杆功能放大盈利;对于套利者,他们将尽可能捕捉市场中期权合约的价格偏离机会,并进行套利;对于套保者,为了确定套保头寸和套保程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套保所花费的费用,他们也要对市场未来趋势做一定程度的判断。

  
  出  处:《金融时报》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