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通胀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

刘伟  2012-02-18

  应南京大学商学院EDP(高层管理培训与发展)中心的邀请,知名经济学家、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授昨天来到南京,就"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眼下正面临通胀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选择适合的宏观决策方式非常重要。
  
  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麻烦"阶段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在一个'麻烦'的阶段。"刘伟说,既存在通胀的压力,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威胁。
  
  之所以说我们的经济可能下行,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据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城市化率和恩格尔系数等一系列数据判断,我国正处在中等收入中国家向上中等收入中国家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世界上曾有不少国家处在这个本应高速发展的阶段时,却意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如上世纪60-70年代的拉丁美洲,以及曾经的中东、北非部分国家。
  
  这些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靠投入量增长带动经济增长,随着国家发展,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廉价的传统优势丧失,创新能力又跟不上,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变得滞后、迟缓。
  
  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国际输入性通胀、消费需求缺失等原因,中国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双重压力使宏观决策陷入"两难"
  
  "通胀要求执行紧缩的宏观政策,经济衰退要求政策扩张,国内经济面临的双重压力不分伯仲,让宏观决策陷入'两难'。"刘伟表示,两种反方向的政策可能导致效果相互抵消,单一的决策方向也无法解决这一矛盾,只能在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宏观政策做多方面的调整。
  
  他认为,中国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执行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化解危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累积了财政风险,比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财政赤字问题等。欧债危机的爆发给我们敲了警钟,即财政政策本身也要进行风险控制,不能光是利用财政政策去扩张刺激经济,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将有所收敛。
  
  另一方面,今年的货币政策将比去年有所放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货币政策一直在紧缩,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且多次加息,缺乏微调和灵活性,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升本的上升,如果持续下去,企业经营将受严重影响,经济萧条就会成为可能。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培育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

  
  出  处:中财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