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回应国进民退质疑“新36条”力碎“玻璃门”

罗云毅  2010-05-14

  针对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昨天下午,参与文件起草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专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文件,同时,文件在某种意义上也回应了“国进民退”的质疑。
  
  NBD:您看来,这次《意见》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罗云毅:我要说的第一点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专门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文件,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是在讲整个非公经济,其中涵盖了非公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意见》是专门针对投资的,我觉得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再一点,《意见》特别强调要处理好政府投资、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三者的关系,提出了“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进一步为民间资本营造和开拓更广阔空间。我觉得这是《意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NBD:《意见》出台的背景是?
  
  罗云毅:在某种意义上,可考虑去年四万亿投资新政的背景。去年,国有投资增长速度比较快。一些同志提出了“国进民退”的质疑,这一次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这种质疑,即中央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从来没有变。
  
  NBD:听说您也参与了文件的制定?
  
  罗云毅:文件从起草到发布长达一年,期间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现在才发布证明中央决策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NBD:不少民企和学者在谈到民间投资时,反复在说的一个词叫“玻璃门”。
  
  罗云毅:去年好多人都在说“国进民退”,实际上这些人了解情况不够,如果仅仅看表面数据,就过于简单化了。
  
  我认为,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原则是既定的和一贯的,但在执行和落实还有一个过程,有一些操作性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问题。这一次中央的文件用大的篇幅力求解决这个问题。
  
  与2005年“非公36条”相比,我个人认为,这个文件的突破,在于提出了很多更加细化和更加明确的规定。比如关于行业准入的问题,《意见》差不多罗列了二十条专门谈各个行业如何准入,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这些都是来解决所谓的“玻璃门”的问题。
  
  NBD:在部分领域,国企已经“先到先得”,很大程度上民资并没有再进入的空间。例如很多民营航空公司呼吁民航局放开航权,将部分好的航线从三大航手里拿出,通过竞争方式让民企也参与运营。您怎么看?
  
  罗云毅:我注意到《意见》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中,提到了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并未提到航权。对于你说的民航航权问题怎么解决,我想一个文件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
  
  既有的航线怎么退出,我想这类的问题肯定在各个领域都有。但是原则中央已经定了,剩下的是各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内的布局和结构调整。今后有关部门会进一步提出落实的具体措施,各部委会出台相应细则专门解决。
  
  出  处: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