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节约社会攻坚阶段是挑战浪费型体制

宋则  2005-08-25

  8月25日,由新浪网、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房地产报主办的主题为“二十一世纪的节约型社会中的绿色商区”的第四期大钟寺商业论坛在西苑饭店召开。以下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的发言实录。
  
  我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非常的高兴,刚才常教授和高中先生讲的我非常感动。我原来想的主题就是建节约型社会,需要节约型体制。两位都是不约而同。但是我想强调一下,从政策的角度讲。实际上像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愿意搞一个浪费型的社会,但是都是在堂而皇之的口号下尽干傻事,做了很多的事是无人问责的。越大的政策越容易通过,所以经常是反的。
  
  我就觉得节约型社会的题目太大,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我个人感觉在中国迫切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尽快的让大家看到希望,建起一个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体制。没有制度来保障,多少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现在正处于做“十一五”规划期间,如果当真就有约束力,很多我们以前做的规划是不当真的。这种事是很不严肃的,在现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包括这次的会,商业模式也好,节约型的大的东西,小的智慧。潜力很大,挖掘是挖掘不完的,我说最大的问题反复要说的要在体制上多做完整。多少要重复建设,多少的能源、水资源都是付诸东流没有人认帐。这个不给抓住了,问责制也好,包括房地产的失误,如果再不改革,就是喊口号而已。
  
  我再尖锐的强调一下,就是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容讳言,攻坚阶段是挑战浪费型的体制。而是体制执行的结果就是这样,因为没有人复查,都是集体决定,而事最后不了了之。而新的政府来了之后要推翻上一届的,所以没有稳定性。而老百姓对这个也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这远比老百姓节约要重要得多。怎么样去珍惜老百姓的这股热情?一个太湖、一个滇池,多少年了,一期三峡大坝成了世界最大的污水坑。所以我说,首先是一个体制问题。
  
  所以粗放型、无人负责的,官本位的,假政绩的情况必然导致挥霍,这是一个根源。现在有一些政策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罗嗦了半天,很多努力,如果不抓大事,很多小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另外,房地产我不敢多嘴,中国是不是一味的强调房子住的越大越好?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适度。过去是几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面,而现在是比房子的大小,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将来也是房地产的一个问题。节约型是一个大的方向性的问题,提出一个长远的东西。和住房有关的,就是大家都有必要弄车吗?而且隐瞒了一个真实的数据。其实,这口径不对,人家的拥有量是600多万。
  
  也就是说,如果路上跑的车和实际拥有量是两个概念。实际上路上根本没这么多,日本的出租车都很多,开车的也都是上年岁的。其它的车很少,现在北京都快成停车场了,现在有1亿3千万吨油的缺口。这都是方向性的问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房子和车的背後要算一笔帐。我个人认为在耗能大的项目上,现在的政策并不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层窗户纸早晚要有人捅破。
  
  咱们本次会议,从商业地产来说,从刚才介绍的情况上看,从技术层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上,节能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我想作为开发商,最后将来能不能被接受,最重要的是看成本。比如绿色和非绿色的成本差得很多,空白也很难介绍。当节能技术变成效益是有一个过程,在它取得收益之前,其实有一个很漫长的投入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所以如何解决收益之前的巨额的投资,比如研发、普及等。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真正运行起来的商业,它也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推进节能。比如商业上能卖什么东西,更多的开发节能型的产品,无形中就是推动了全社会节能的结果。而且会把这种东西用商业的天然优势,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在商业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消费者。不管是高官还是百姓,面对商业都是一个顾客,所以商业利用天然优势,可以在节能方面,建节约型社会的方面,可以做出很多的贡献。刚才的教授讲了很多,我也讲几个观点。谢谢大家。
  
  出  处:新浪房产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