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还是结构性放缓?

哈继铭  2012-07-16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至8%以下,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6%。分析经济增长放缓的具体诱因,一部分学者和评论家确信周期性因素是主要因素,并且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持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可以使中国经济维持在最少8%的增速。

  另有些人认为中国不能也不应该维持那么高的增速,主要担忧的原因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生产低效以及环境因素。他们相信中国并不需要反周期性政策,而需要实施致力于提高效率和长期增长潜力的结构性改革。在过去30年间平均增长了10%以后,中国经济放缓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
  
  结构性抑或周期性?对增速回落诱因的不同判断,决定了是否需要应对政策及其内容、力度。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下行中存在重要的周期性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也正在发生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其很可能在未来降低经济增长潜力。
  
  “虽然两种观点都各自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缺乏对如今宏观经济状况量化的评估,使论据对政策的制定并不很有帮助;它们也不能为投资者形成一个对反周期性政策实施可行性与力度的明智判断。”哈继铭说。
  
  根据哈继铭的估算,本次经济放缓是由60%周期性和40%结构性原因组成的。虽然结构性因素占比还不到一半,但已比2008-2009年经济下滑时份量重得多,当时周期性和结构性的比例是90%比10%。
  
  对于可采取的政策措施,哈继铭认为中国政府会推出进一步反周期性的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可能包括加大由政府财政和银行信贷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继续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以放松货币政策。
  
  “此前,温家宝在调研时曾表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投资增速。虽然政策不会像2008年-2009年那样强有力,但是意在支撑GDP增长8%左右的措施不应该被看作刺激过度,因为目前的增长潜力就指向相近的速度。当然,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的经济与金融改革,为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但这需要时间。”哈继铭说。
  
  哈继铭认为中国有足够的空间实施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首先,中国财政赤字很小,2012年上半年财政赤字预计仅为GDP的1.8%,减税和增加投资的空间依然较大。
  
  其次,与其他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中国社科院的李扬称政府资产负债表稳健,2010年资产总额大约142万亿元,负债总额大约73万亿元。
  
  最后,温和并且进一步放缓的通胀压力为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提供了较大空间。尽管最近央行连续降息,对于6月生产者出厂价通缩2.1%来说,目前6%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仍然过高。
  
  哈继铭预计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潜力在8%-8.5%之间。

  
  出  处:财新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