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可追溯或可消除产能过剩

刘遵义  2013-04-27

中投国际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遵义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13年毕业典礼上表示,要实现金融对中国经济实体的实际支撑目标以及消除产能过剩,除了使新增贷款余额能流入实体经济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贷款可以追溯、延长贷款年限(如从目前最高年限15年延长至35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贷款实行固定利率。对于最后一点,刘遵义另有考虑。
  
  刘遵义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并非所有社会经济组织都拿不到贷款,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在可以拿到贷款的社会经济组织中,金融对实业的支撑,最后却变成了制造产能过剩的帮凶。刘遵义说,“钢铁、水泥、玻璃等都出现产能过剩”,这几个领域并不缺少贷款。
  
  光伏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造成光伏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企业家缺乏自律,以及金融系统对光伏的倾斜,“贷款太多了,无节制”。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据刘遵义分析,在于中国的贷款不可追溯,“因为(没有追溯),很多贷款人是不准备还的。如果这个项目做的不好,(借款人)就不准备还,所以他(们)不怕去借。”
  
  刘遵义表示,以发展自住房(即发展房地产市场、降低金融系统风险、实现金融系统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为例,目前中国的最长期贷款年限是“15年左右,15年跟30年的贷款(年限)最大的分别是什么?这在于每年每个月要付的费用多少的区别,35年年限的贷款每个月要付的费用是15年要付费用的差不多低一半。”
  
  如果长期贷款实行固定利率,可以大为降低金融系统风险,刘遵义表示,但他同时又特别强调指出,“长期贷款实行固定利率”不可持续,“银行不适合做这种长期的贷款。美国有过这方面尝试,但最后失败了。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把抵押贷款证券化,卖给投资者。”
  
  虽然之后因为过度证券化和过于忽略风险,美国的这种方式最后出现了次贷危机,但刘遵义认为,“证券化的方式是没错的,只是美国人的方式后来出现了偏差。”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能。”刘遵义说,“可以做一个直接和或间接的证券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  处:网易财经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