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雾霾锁国 成品油质量为何总难以升级

林伯强  2015-03-2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指出,我国已为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使用更清洁油品制定了时间表。但成品油升级意味着增加生产成本和提高油价。在“国五”标准最后的实施期限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出于对提高油价负面影响的顾虑,迟迟不愿提高排放标准。

事实上,早在2013年9月,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即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国五”标准,新标准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国五标准从国际范围来看,也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了。跟欧洲相同,比美国还要高。”林伯强指出。

提高排放标准,自然意味着消费者只能使用更高质量的燃油才能达标。“油品质量越高,对空气污染的程度越小,但同时油价也会越高。因为生产更清洁的油品意味着更高的技术成本投入。考虑到技术设备升级和市场适应高油价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国家才制定了实施国五标准的时间表,最后日期是2018年1月1日。”林伯强表示。

林伯强表示,目前中石化等石油企业已经具备生产国五标准油品的能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都早已在实施国五标准。但是在许多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在2018年1月1日到来之前,却迟迟不愿意实现油品升级,仍旧在使用国四甚至国三标准的较低品质燃油。“或许他们认为本地的机动车数量还没令环境污染达到像北京这样的严重程度,还允许他们使用一段时间较低品质的燃油。但归根结底,拖延还是因为担心油品升级、油价上升造成的负面影响。”他指出。“油价提高了,消费者肯定不愿意。”

空气质量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但到底该由谁来承担升级带来的成本增加?是通过涨价让消费者承担,还是由国家财政补贴,抑或企业自行消化?林伯雄认为,应当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分担这部分成本。通过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尽早实现油品升级以改善空气质量。

林伯雄还指出,要减少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除了提高油品质量,还应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如果在城市里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本来需要一个小时,结果因为堵车用了两个小时,那么即使油品质量提高了,尾气污染也不会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交通管理和发展公共交通,来减少尾气排放。”他表示。

  
  出  处:财新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