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让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李剑阁  2013-07-09

7月6日下午,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建议银监会尽快出台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相关政策。
  
  李剑阁表示,商业银行是国债现货的持有主体和交易主体,未来也将是国债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仅中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持有的国债现券规模就达8758亿元,占全国整个国债现券规模的12%。截至2012年末,中国记账式国债存量已经突破7万亿元,位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五位,约是1995年国债期货“327”事件时期国债存量的60多倍。
  
  7月5日下午,证监会宣布国债期货已获国务院批准,允许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但是银行、保险公司先期不能参与。
  
  李剑阁在第五届申银万国衍生品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在1995年担任证监会副主席期间曾负责处理“327”国债事件。
  
  与会期货公司人士表示,国债期货初期占大头的银行、保险无法参与市场交易,且银行贷款利率等不受该市场利率调节,按照国际经验,国债期货推出10年之后,才能完成利率市场化。
  
  李剑阁还建议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保障国债期现货市场发展。当前国债存量约占GDP的14%,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占比较低,未来仍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二是财政部还肩负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职责,可参照德国联邦债务管理公司(GFA)经验,成立专门机构更好落实国债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该机构在负责国债的发行与管理、提高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同时,配合证监会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保障国债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李剑阁建议,人民银行推动利率衍生产品场内外市场协调发展。据世界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全球2012年利率期货成交额为1026万亿美元,占交易所期货成交总额的88%。从海外经验看,场内和场外利率衍生品市场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中国场外利率衍生品市场已有,而场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人民银行应着力促进中国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场内利率衍生品的发展和产品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
  
  最后,他建议推动建立国债期货跨市场监管联席工作机制。鉴于国债期现货市场之间具有天然的不可割裂的相关性,其跨市场的风险传导也更为复杂和隐蔽,而且中国债券市场监管严重分割,国债期货市场初期能否健康运行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借鉴股指期货监管经验,成立由证监会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委参加的跨市场监管联席工作机制。 

  
  出  处:财经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