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希腊困局未解 商品跌势犹在

陶冬  2015-07-27


陶冬指出,希腊债务有所缓和,中国股市抛售有所缓和,不过风险资产价格在上周重拾跌轨,因为资金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和商品需求。全球经济数据转弱,尤其中国和欧洲PMI一出,市场对增长放缓的担忧升级,加上不少美国企业业绩差强人意,带动全球股市辗转向下,资金流入债市。美元对欧元略有贬值,不过美元指数上升。中国股市虽然趋稳,但是市场认为那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经济环境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有机需求并未出现转机,触发大宗商品调整。铜价、油价和商品货币汇率纷纷跌到多年来的新低。黄金价格在周五反弹,不过也没有逃脱商品价格回调的大趋势。乌克兰政府支付了1.2亿美元利息,避免了债务违约,不过今后资金来源尚无着落。

陶冬认为,希腊危机并没有真正结束。虽然希腊接收到了欧洲救援资金,债务续借过程全面启动;希腊银行也得到了欧洲央行紧急流动资金支持,储蓄挤提应该可以告一段落。欧洲此次以极高的政治神经,逼迫齐普拉斯政府接受城下之盟。希腊议会通过的改革方案和紧缩计划,甚至比欧盟一年前所要求的更加苛刻。希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崩溃,避免民生堕入十八层地狱,实属走投无路下的无奈之举。不过这种承诺能否持续?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整个方案中没有减债内容。希腊债务负担极其庞大,不做债务重组,光靠勒紧裤腰带该国几乎没有可能走出债务困境,甚至连按时支付利息也有困难。希腊人民见不到走出债务困境的希望,试图通过选举结果来降低紧缩的痛苦是自然的、早晚的事情。正常情况下,债务危机要么通过减债重组、要么通过汇率贬值来跨过最痛苦的一段日子。默克尔为首的欧洲领袖,没有给出希腊其中一条生路,只是将希腊的死期向后推了一段。

陶冬强调,大宗商品价格最近明显加速下跌,甚至希腊债务危机/中国股市暴跌出现转机,也未能为商品市场噩梦打上终止符。笔者看来,商品弱势由中国需求转弱和产能过剩增大双轮驱动,其过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当然不排除流动性主导的短期反弹。中国需求转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广为海内外所了解,不过海外商品基金对中国需求的反弹前景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轮A股暴跌时,居然有不少海外基金期待中国政府再出类似四万亿的财政扩张,当然这种希望是得不到满足的。为什么A股可以回稳而商品价格无法止跌?因为北京救市范围并不包括铜、铁矿石、石油。不同商品的新增产能周期各不相同,未来会带来价格走势上的分歧,不过整体而言产能过剩对于商品市场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哪怕价格调整已经相当惨烈,不少商品基金已经关闭,笔者对大宗商品前景还是不看好。

陶冬认为本周的焦点是联储会议后的声明。在希腊危机暂告一段落和中国股市形势趋稳之后,联储需要正视通胀压力。美国货币当局是否通过前瞻性指引或言论,就九月加息向市场提供心理准备,应该是本周最重要的事件。笔者相信美国联储会改变声明中的用词,小心债市波动。在美国,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长为3%(环比折年率),较上季的-0.2%强劲反弹。同时六月耐用消费品订单应达到3%以上,较上月强劲反弹;第二季度就业成本指数(ECI)也预计有0.7%左右的上涨;二手房销售则与上月持平。在欧洲,欧盟区HICP通胀估计与上月持平,失业率略降,德国IFO稍有回落。西班牙经济增长第二季度可能进一步加速到3.2%,英国GDP环比增长也会加速。在亚太区,中国官方PMI最受瞩目,市场希望了解财新PMI大幅下跌中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因为调查样本所致。日本的工业生产料从上月的收缩中爬出来,扣除消费税和新鲜食品的CPI再次降到零点。

  
  出  处:搜狐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