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举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

魏礼群  2011-10-27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10月24日在2011中欧社会管理论坛上表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任务,既要总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体系。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体系是建立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党委领导是关键,政府管理是主体,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化,建立社会管理保护体系,建立健全保障就业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起一套能够覆盖全部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系。探索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诉求表达机制,同时要建立发展全国共享机制和侵害群众权益的纠错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规范体系。在加强社会法律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行业规范、社会组织、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建设。
  
  六、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全民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制度机制、安全管理和监管。
  
  七,进一步完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
  
  魏礼群补充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还需要抓好六个方面: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三、增加社会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教育、医药卫生、体育等,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四、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特别要研究和制定合理诉求表达和权益维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五、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六、深化管理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加强对社会管理实践创新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
  
  魏礼群表示,尽管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有序运行。

  
  出  处: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