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陆毅,蔡熙乾] | 2025/4/25 |
金融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优化服务,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要以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为抓手,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 |
|
 | 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龚维斌] | 2025/4/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强调强化党的领导,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强... |
|
 | 为什么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 [王海成] | 2025/4/24 |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单一政策难以达到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要求在宏观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实现系统化、统筹性,从而提高政策的整体效能。此... |
|
 |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蕴 [刘仓] | 2025/4/24 |
坚持“两个结合”有助于拓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实践指导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家发展提供... |
|
 | 优化供给发展新型消费 [董超] | 2025/4/23 |
近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强调支持新型消费的发展。随着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模式的迅速兴起,消费者的个性化和沉浸式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经济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 |
|
 | 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郭珍] | 2025/4/23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耕地资源的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通过完善规划、标准、管理体系,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的数量和质量。高标准农田具备地平整、土壤... |
|
 | 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李毅] | 2025/4/21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尤其“第二个结合”强调文化主体性,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性,... |
|
 | 两端发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胡冰川] | 2025/4/21 |
确保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至关重要。中国通过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粮食产能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远超国际安全线。科技支撑方面,良种覆盖率高... |
|
 | 强基固本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郜亮亮] | 2025/4/18 |
尽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具有优势,但仍面临资金不足、经营能力不强等挑战。为此,文章从增强自主财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激励机制和保障人才供给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 |
|
 | 引普惠金融活水滴灌千企万户 [李若愚] | 2025/4/18 |
《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现状,分析了政府推动和科技赋能... |
|
 |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司伟] | 2025/4/17 |
我国正处于城乡关系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本文基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相关论述,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城乡要素流动面临... |
|
 |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李红娟] | 2025/4/17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相关篇目,阐述推进法治建设对解决政府职能问题、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的重... |
|
 | 五大举措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志敏] | 2025/4/16 |
机器人产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衡量城市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深圳将通过打造先进制造链式发展引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赋能工业升级与服务创新三大路径,构建... |
|
 | 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张月昕] | 2025/4/16 |
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下,通过推广新型地膜、滴灌技术、生态绿肥等方式,农业投入品持续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文章强调了农业绿色转型对保护农... |
|
 |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贺建风,周玉兰] | 2025/4/15 |
地方政府债务是市场经济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举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当前部分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存在潜在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应通过优化央地债务... |
|
 | 具身智能实现身心从分离到一体 [柳海涛,缪言] | 2025/4/15 |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通过赋予机械仿生物数字智能,使其具备与人类相似的“思维行为”能力,从而弥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界。本文从哲学层面探讨了具身智能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 |
|
 |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陈清] | 2025/4/14 |
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历程是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中国以制度稳定、市场巨大、基础坚实和创新活跃的优势,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巨大确定性机遇。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中国正通过提升市... |
|
 | 协同推进开源大模型质量跃升 [倪红福] | 2025/4/14 |
近年来,我国开源大模型赛道发展迅速,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国内涌现出诸多优秀开源项目,应用性能赶超国际前沿水平,全球影响力日益凸显。然而,我国在算力、芯片、数据、安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 |
|
 | 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吴玉章,程国强] | 2025/4/11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置于首要位置,凸显了粮食安全在国计民生中的战略地位。文件部署了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以深挖增产潜力、夯实产能... |
|
 |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林万龙] | 2025/4/11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独立成章,体现了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意图。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需立足县域视角,突破传统乡村产业发展思维,在县... |
|
 | 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空间 [夏杰长] | 2025/4/10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经济结构和生产范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趋势。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服务型制造等模式拓展发展空间。现代服务业则... |
|
 | 充分激发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活力 [蒋震] | 2025/4/1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为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层面首次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旨在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保护经... |
|
 | 创造性地为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提供重要遵循 [刘伟] | 2025/4/8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认识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文章深入分... |
|
 |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查志强] | 2025/4/8 |
针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通过强化系统观念,形成政府和市场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做好制度成本减法和创新激励加法,为创... |
|
 | 坚定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陈迎] | 2025/4/8 |
《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之际,全球气候治理再次面临关键时刻。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巴黎协定》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了广泛参... |
|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任鹏] | 2025/4/8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相互促进的重要性,指出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和"... |
|
 |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陆毅,张航] | 2025/4/7 |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文章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分析了我国构建内需体系的优势和潜力,... |
|
 | 以高水平开放助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于春海] | 2025/4/7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在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从商品和要素... |
|
 | 投资中国是赢得未来的重要选择 [周念利,刘兵] | 2025/4/4 |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强调,中国作为外商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水平经济合作。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外资企业提供全面的配套支持,目前外资已... |
|
 | 壮大文化特派员队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吴春] | 2025/4/4 |
自2024年4月浙江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该制度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573位文化特派员通过开展大量理论宣讲和文化活动,有效激活了地方文化资源,并推动了经济增... |
|
 |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邓郁松,苏诺雅] | 2025/4/3 |
灵敏可信的价格信号对要素高效配置和供需平衡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旨在推动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价格治理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 |
|
 |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张宇] | 2025/4/3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 |
|
 | 系统应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 [魏际刚] | 2025/4/2 |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变化加剧,导致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和供应链... |
|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王伟] | 2025/4/2 |
近日,《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办、国办再次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布的重要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深化。文件强调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个... |
|
 | 抓住重点改革赋能,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伍赳鸠] | 2025/4/1 |
科研工作是湖南省委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党校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扎实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实施了体系化建设、项目化驱动、协同化创新... |
|
 | 大力提振消费的三条路径 [潘锡泉] | 2025/4/1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30条具体措施,以从多个方面刺激消费。方案旨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重点关注收入增加、负担减轻与模式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
|
 | 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陈梦玫,潘家华] | 2025/3/31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源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篇著作中强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通过开发利用分布... |
|
 | 畅通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盛磊] | 2025/3/31 |
民间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超过50%,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经济回升基础不稳,但鸿鹄之志不变。文章分析了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及社会领... |
|
 |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特征与建设路径 [蓝庆新,韩晶] | 2025/3/2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需将教育、科技与人才整合,以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体现智能化、绿色化、协调化、韧性增强和开放性等特点。通过数字技术与制造业... |
|
 | 推动“大金砖”数字贸易深度合作 [郝宇彪] | 2025/3/28 |
面对美欧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金砖国家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一合作帮助中国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挑战,为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金砖国... |
|
 | 稳扎稳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张海鹏,李登] | 2025/3/27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村建设,着重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然而,农村建设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 |
|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伍振军] | 2025/3/27 |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中国的气候模式,尤其在北方地区表现为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造成了暖湿化的趋势。这一变化对粮食生产带来了深远影响,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和单产的提升。气温上升... |
|
 | “投资于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赵忠] | 2025/3/26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提出要将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同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
|
 | 金融活水激发民营企业新动能 [李慈强] | 2025/3/26 |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强调银行业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以提升其发展信心。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
|
 | 把握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内在逻辑 [张占斌] | 2025/3/25 |
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与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统筹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既包括量... |
|
 | 不断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生态 [卢小静] | 2025/3/25 |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方面日益显现出其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政策的积极倾斜,民营科技企业在重大科技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研发中的参与度显著增... |
|
 | 加强东中西部协作,促进人才合理布局 [连俊华] | 2025/3/24 |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显示出“向西部去”的新趋势。尽管如此,人才的区域布局仍显不均,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大城市,需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根据雁阵理论,我国可划分为头雁、强雁和尾... |
|
 | 打通医养结合发展瓶颈 [杨韡韡] | 2025/3/24 |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1亿人。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尽管医养结合服务在党的十八大以... |
|
 | 正确看待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高太山] | 2025/3/21 |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包括市场准入壁垒、企业账款拖欠、产权保护不足、监管执法不规范以及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民营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
|
 |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农创客” [李国祥] | 2025/3/21 |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后,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国家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因城乡人口结构正发生急剧变化,乡村人口逐渐减少且高龄化趋势显... |
|